會上,有提問稱:這段時間以來,極端天氣頻發,多地農業出現受災情況,這對全年糧食產量有什么影響?農業農村部將采取何種措施保證豐收?
潘文博表示,今年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種植制度比較復雜,災害年年有、季季有。農業生產的過程也就是與自然災害抗爭的過程。抗災奪豐收是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工作方針。總的看,今年盡管局部地區農業災情較重,但全國范圍還是相對較輕的。據農情調度,1-7月全國農作物累計受災6300多萬畝,比去年同期少9000多萬畝,比近5年同期少1.2億畝。從受災的面積來看,比去年同期是少的,去年這個時候長江流域洪澇災害也非常重的。
潘文博指出,目前受災最重的還是河南,河南的糧食作物受災1000多萬畝,主要在蓄滯洪區。河南秋糧面積有7500多萬畝,這就是說還有6000多萬畝沒有受災,而且長勢好于常年。沒有受災的區域,如果后期沒有大范圍災害,田間管理措施到位,有望通過無災區的好形勢,來彌補災區的部分損失。
潘文博稱,從全國來看,目前雙季晚稻栽插已基本進入尾聲,秋糧的播種面積基本落地。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2.9億畝以上,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別是大家都關心的玉米,面積增加較多。現在看除河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災害發生程度輕于上年,秋糧長勢較好,奪取豐收還是有基礎的。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緊抓實糧食生產,特別是堅持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全力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千方百計抗災奪糧食豐收。
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
一是工作早部署。7月12日,農業農村部與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聯合召開了視頻會,在“七下八上”防汛抗旱關鍵期前,提早部署農業防災減災奪豐收工作,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了防災減災預案,開展了“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
二是災情早預警。堅持日調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研判災情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7月以來,共發布了10多個預警信息。
三是措施早落實。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減災包片包省督導,每位部領導聯系一個片區,每個司局聯系1-2個省份,動員全部的力量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在9月底秋糧收獲前開展全過程督導聯系,推動防災減災、穩產增產責任落實、技術落實、措施落實。
下一步,潘文博表示,將繼續立足抗災奪豐收,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強,努力實現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以豐補歉,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重點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狠抓秋糧田管。秋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繼續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指導農民加強分類管理,搞好肥水調控,提高秋糧單產。
第二件事,狠抓防災減災。繼續發揮包片包省督導作用,分品種、分區域研判災情趨勢,提早做好防御準備,重點防范東北洪澇、伏秋旱和早霜,黃海地區洪澇,長江流域高溫熱害,西南西北干旱,華南臺風等,實現“龍口奪糧”。
第三件事,狠抓病蟲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蟲害,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都是遷飛性的害蟲,周邊幾個國家今年也很重,有一部分是從境外遷飛來的,加上國內的病蟲基數比較大,就容易暴發流行,這是防病蟲的重點。將加強監測預警,預警是防治的前提。預警準確,防治才能準確,組織好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危害,實現“蟲口奪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