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一鍋亂燉”為“量身定制”
“我看到調查問卷后,就馬上跟社區書記說要報名,剛好我們在開發紅色旅游,我有很多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視頻表達出來,從而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東村。這個培訓,真的是‘瞌睡遇到枕頭’了!”來自嵩陽街道的學員張興旭說。
為了把“農民業校”辦成農民喜歡的培訓,嵩明縣在籌備階段發放調查問卷2000余份,291人踴躍報名。根據調查問卷階段學員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嵩明縣及時調整課程安排,確定了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分組討論、主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并在師資方面精挑細選,由教學經驗、實訓經驗豐富的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雷達授課,以把“有意義”的課講得“有意思”為目的,細致講解農村電商國家政策、農村電商案例分析、應用內容電商助力精準扶貧、內容電商實操技能、直播電商實操技能、電商平臺實操詳解、農村電商運營實務、數字商務與數字農業等內容,學員反響熱烈。
變“被動接收”為“主動充電”
“平常家里事情多,本來不想參加這個培訓,沒想到這個培訓很有意思,我在朋友圈發了培訓的照片,好多朋友問能不能來聽課,今天我就把一個朋友拉來一起聽課了。”來自小街鎮的學員馬尋琳說。
為了確保培訓質量,嵩明縣從291名報名者中綜合考慮年齡、工作經歷、文化程度等因素,挑選出55名學員參加第一期培訓。學員年齡最大53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34歲。“接地氣”的授課方式,讓培訓在學員朋友圈中迅速走紅,每天都會有新人到校旁聽。以分組互動討論、現場拍攝剪輯、網絡直播實戰為主的授課方式,讓習慣了“記記筆記”“拍拍課件”過完一天的學員開始主動學習、主動提問、主動思考。培訓期間,學員共上交視頻作品9部,直播話術方案6份,開展微信視頻號直播1場,17名學員在結業考試中取得滿分。
變“聽課人”為“講課人”
“直播電商對于我們推廣地方特色產品具有重要作用,街道高度重視這次培訓,參訓的10名學員名單是開班子會定的。期待這10個人像‘火苗’一樣,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達到‘燎原’的效果。”嵩陽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李紹姜說。
為了增強培訓效果,嵩明縣還將通過微信視頻號直播的形式,定期開展線上授課,方便群眾在家里拿著手機就能夠學習提升。下一步,嵩明縣將對學員學習成果轉化情況進行跟蹤,并對先進經驗進行總結,對“農民業校”課程進行不斷優化,力爭培養出嵩明自己的鄉村主播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