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以往農村奉行“能人治村”,部分“能人”年齡偏大、學歷偏低,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創新思維。此次洋河鎮首開先河,面向全國選“人才”。在村“兩委”換屆前,向全國公開遴選35歲以下有學識、有擔當的本土大學生黨員作為新村黨委書記后備人選。在報名的163人中,這17人最終脫穎而出。如今,洋河鎮新村黨委書記平均年齡比此前下降24.23歲。
“從小在農村長大,我有很深的鄉村情結。國家推動鄉村振興,喚起了我的創業夢想。我在互聯網行業已工作了12年,很想在智慧鄉村領域有大的作為。”曾擔任網絡工程師、年薪30多萬元的王金山被聘任為新村黨委書記后,坦陳他的初衷。
在神山后村藍莓大棚里,新當選村黨委書記的杜曉龍正在調研。伴他同行的,還有“導師團”成員——洋河鎮組織委員李海濱。他們調研后認為,神山后村應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稟賦,發力文旅產業。
李海濱表示,為加強新村黨委書記培育,洋河鎮充分發揮“1+1+1”導師培育制,鎮黨委書記、鎮長以及新村“第一書記”作為導師,全程指導、全面幫扶,讓“回引人才”盡快成長為引領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為激活新村黨委書記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干勁,我們根據他們所在村莊的產業特色、資源稟賦、治理重點以及個人專長等要素,綜合制定領頭雁‘活力指數’評價體系。”膠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周鑫良受訪時說,為他們量身定制“底線任務”“創新目標”“團隊攻堅項目”,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培育、考核、評價、提升。而且,采取職業化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