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融合政策、打通產業路、興建加工廠、設立觀景臺,靛山村因地制宜確定茶為產業振興發力點,發展深加工、推進鄉村旅游,一二三產在這里實現融合發展。
靛山村20多公里外的化處鎮水井村,藕粉自動化生產線轟鳴,一筐筐剛清洗干凈的蓮藕送上生產線,多道工序后制成藕粉。
“以前只是賣鮮藕,建起加工廠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附加值,真有了現代化農業的味道。”站在剛建成的藕粉生產線旁,化處鎮水井村第一書記王澤勇笑開了花。
從只賣茶葉到茶旅融合,從賣鮮藕到荷花觀賞游、藕粉加工,都是普定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個具體影像。
韭黃研發中心、現代化肉兔養殖場、食用菌種植基地、朵貝茶《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第一批100個知名地理標志……自普定縣設立1.72億元“資金池”支持全縣172個村居發展以來,村級公司如雨后春筍,農業產業遍地開花,有力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普定累計發展韭黃10萬畝、茶葉8.61萬畝、食用菌8150萬棒,出欄商品兔700萬只。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5家,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到1.35萬畝,農產品加工轉換率提高到57.53%,一產增加值從2015年的16.2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6.01億元,年均增長6.4%。“2019年貴州省蔬菜產業十大生產基地”“貴州省肉兔養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韭黃種植第一縣”等“牌子”,正成為普定的代名詞。
將農業現代化作為發展目標,普定縣依托“一村一公司”,動員廣大群眾摒棄原來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傳統生產,走“村級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發展,并大力引導分散農戶向龍頭企業靠近。“縣、鄉、村”三級平臺公司合力,統一生產、加工、銷售,正推動普定農業向著產業化、組織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當前,普定正按照“高端化、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數字化、市場化”的定位,聚焦“三種一養”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和品牌培育行動,目標是推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以上,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到3萬畝以上、農產品加工轉換率提高到60%以上,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深加工企業10家以上,為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夯實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