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碘食鹽的使用。
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長期缺碘可導致碘缺乏癥,食用加碘食鹽是消除碘缺乏癥的最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加碘食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人體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鉀提供的,而碘酸鉀受熱、光照時不穩定易分解,從而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炒菜時要注意:加鹽應等快出鍋時,且勿長時間燉炒。
2、食鹽為什么會潮解?
如何使其不潮解于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象。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由于氯化鎂在高溫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MgO),失去潮解性。或將食鹽進行提純,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沒有潮解現象。
3、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松劑發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長期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緩慢且不易覺察,然而,一旦發生代謝紊亂的毒性反應則后果嚴重。
4、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
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
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于誘發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為何出現“赤潮”?
近年來,我國渤海灣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現大面積的紅色潮水,人們稱這種現象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現象,也不像“黑潮”那樣是海流運動,而是海洋中一種紅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條件下過度繁殖的生物現象。為什么浮游生物能過度繁殖呢?原來大量涌進海洋中的廢水、廢渣以及經大氣交換進入海洋的物質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屬于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劇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紅裝”。為了預防海洋赤潮現象,應該控制含氮、磷等廢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廢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