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觀點:中國不能再走新加坡式威權主義道路了
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2013年2月22日在黑龍江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呼吁:中國不能再走新加坡式威權主義道路,這是難得的真知灼見。中國發展,中國繼續改革向什么方向走,這在當前中國,并不是不存在的嚴重問題,執政黨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但它的實質究竟應該是什么,認識并非完全一致。2月19日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發表了對中國崛起的看法,以及擔憂和期望,歸結到根本,他希望中國不要走自由民主的道路,要走新加坡式的威權主義道路。
李光耀以及新加坡著名的學者、作家鄭永年,可說是中國政府和執政黨的好朋友,諍友,他們發表過很多對中國很有見解的看法和建議,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堅定地站在新加坡式威權主義的立場上,宣揚東方儒家實現現代化而興盛的經驗。李光耀認為,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也不要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他說:“中國若成為自由民主國家會崩潰”。《澳大利亞人報》認為,這是李光耀警惕崛起的中國,其實不完全是,李光耀實際是在向中國政府和執政黨領導人,遞點子,中國不能走自由、民主的道路,只能走維權主義的道路,即東方專制的現代化道路。所謂“東方專制”,是中國及中國一些亞洲國家,受中國的影響,而建立起來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封建主義專制制度,它的現代化,只是在當代使封建的專制政治體制,使儒家的思想,適應經濟的現代化而已,它與人民民主的思潮和大趨勢是不一致的。人們從李光耀、包括鄭永年的言論和文章中,很難聽到和見到他們論述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他們重視民生,但是把人民的民生、幸福納入到東方專制的體制之中,并不彰顯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人民的民生,包括一定的自由、民主作為東方專制的威權主義的派生物。
“以人為本”,中國春秋戰國時,政治家管仲就提出過,以后納入了儒家的“民為本”思想,但這個“民為本”,并不主張人民是國家社會的主人,它是儒家主張的封建等級社會秩序中有著進步意義的附屬部分,是在封建主義的框架之內,從屬于東方專制的強權主義和現代威權主義的,絕大多數的人民并沒有或者沒有真正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沒有真正的完全的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后,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宣言以后,成為新時代需求的語匯,盡管自由、民主的思想來源于人類的遙遠,有人類的文明史,就有了記載。人類追求自由、民主,這是人類的本性,實現人的自由、民主和幸福,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但人類自由、民主和幸福,成為公開,正義凜然的需求,還是近幾百年的事,在東方專制體制的中國,歷史還要短些。中國1919年的“五四”運動,可說是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才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人民百多年的奮斗,難道不是為了爭取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嗎?
現代威權主義,從實質講,不是人民民主的,雖然它比強權主義進步。現代威權主義不過是封建專制主義的進步和變異。北京大學馬克思學院教授尹保云在2012年《炎黃春秋》第五期發表的《威權主義的歷史意義》一文中,他對極權主義的解釋說:“極權主義的特點是:高度技術理性的統治權不受限制地被領導人操縱,鼓動社會革命,熱衷社會動員和控制,一元化的政治結構,單一的意識形態統治等等”。他認為現實例子如斯大林蘇聯和二戰時期的德國與意大利,其實毛澤東時代“文革”中的中國也是。他對威權主義的解釋是:“威權主義則是另一種政體,它的專制程度遠比極權主義溫和,政治結構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具有不充分的多元化,意識形態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理念混合,不搞政治動員和群眾運動等等”,他舉了新加坡、韓國、臺灣的例子,其實現在的中國也是。我認為他對極權主義和威權主義的解釋內容是比較合乎實際的,但威權主義不是另一種政體,它是封建專制的極權主義的進步,演變和變異,而在根本思想上還保留著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他還引用美國亨廷頓在二十世紀后期對威權主義的解釋定義:“指稱所有不民主的體制,不民主政權的類型是:一黨體制,極權體制,個人獨裁,軍人政權以及類似的政權”,尹教授認為,這是不嚴肅的定義,把理論搞亂了,把現實的問題簡單化了,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威權主義絕不是人民民主主義。
新加坡、韓國、臺灣,的確是威權主義發展了經濟,促進了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但是必須看到,威權主義絕不具有人民民主主義的生命力。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素質(主要是人民民主主義的素質)的提高,威權主義的魅力和作用是在消退的,至少在韓國和臺灣,人民的民主在發展,堅持威權主義已經開始阻礙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特別要看到威權主義并不必然導致國家管理理性化的發展,因為它沒有根本的保證,這就是一切要依靠人民民主的憲政,而不是威權。威權政治是和“人治”聯系在一起的,只有法制的人民民主體制,才是國家、社會、人民需要的。不管是什么威權主義,包括所謂現代化的威權主義走向極權主義如一紙之隔,由威權主義走向人民民主義,則要新的思維,創造性的思維,不顧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擾,這個過程要痛苦得多,困難得多。
21世紀的中國,無須由毛澤東的極權主義發展到威權主義,按尹教授的定義,現代中國已經是威權主義的。現在執政黨提出了“以人為本”,“人民民主”、“社會主義”的理念,要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全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幸福。這不只是在理念上肯定了人民民主的普世價值,而且在實踐上肯定了人民民主的新思維,基本上舉起了“以人為本”、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旗幟。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以以人為本,人民民主、社會主義為內容,為路線、為目的。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是通過共產黨的領導實現的,黨的領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都是實現這個內容、路線、目的的手段。中國目前國家社會發展的關鍵,就是要把以人為本、人民民主、社會主義的內容,目的充實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中去,而不是還發展到什么威權主義。新的思維已經它有了,問題是能不能徹底擺脫毛澤東極權主義的影響,擺脫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和威權主義等同起來。中國已經形成了的既得利益集團,需要威權主義,現代化的威權主義,這樣既可以壟斷權力,又可以得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利益。李光耀說,中國若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必然要崩潰,真正的意思是中國只有走威權主義的道路才不致崩潰。恰恰相反,中國不能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繼續走威權主義的道路,是必然要崩潰的,這是遲早的事。威權主義是封建專制極權主義的進步變異,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走向最終的人民民主社會的一種過渡,它在二十一世紀已經是落后于時代的。中國崛起的戰略,的確應該創造一個繁榮強大的未來,這需要新的思維、新的主義,匯入人民民主的大潮流,大趨勢之中。堅持舊思維,舊的威權主義,必然走向歷史的反面。使中國人民百多年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再次受到嚴重的挫折,中華復興之夢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我支持吳敬璉教授的觀點:中國不能再走新加坡式的威權主義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