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童年
1968年8月20日,白巖松出生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
白巖松的媽媽是一位教師,為了讓白巖松成才,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小時候,白巖松是一個淘孩子,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因此,白巖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小時候,由于太貪玩,白巖松的學習成績很不好。一次,他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白巖松一生氣,偷偷把張貼分數的光榮榜撕掉了。后來,經過老師和家人的幫助,白巖松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變成了一個知道學習的好孩子,父母都為他感到高興。
大學生活
白巖松上高中時,哥哥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對全家來說,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白巖松也替哥哥高興。在農村,能夠考上大學,是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然而,有一件事卻讓白巖松很不高興。哥哥在家時,白巖松什么都不用干,哥哥走后,白巖松每天都要去150米外的井臺挑水,實在太辛苦了。這時,白巖松才知道哥哥有多好。他決定,將來也像哥哥一樣,努力學習,考上大學。
白巖松的努力終于換來了成果。198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可是,從小想當作家的白巖松,為什么要讀新聞系呢?
原來,在1984年,媽媽的一個學生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春節時,他來給白巖松的媽媽拜年時,說廣播學院很不錯。白巖松在旁邊聽了以后,也想去那里上學,于是他的第一志愿就填報了北京廣播學院。
主持生涯
進了大學以后,白巖松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不僅喜歡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還很喜歡踢足球。
白巖松所在的班級組建了一支球隊,在學校里是最強的。在一次聯賽上,大家勁頭十足,想要取得勝利,結果卻出人意料,他們竟輸給了學校里最弱的一支球隊。那是白巖松第一次經歷比較大的失敗,他整整哭了一個晚上。白巖松因為踢足球失敗而哭,這說明他內心十分熱愛集體,有強烈的自尊心。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白巖松在成長的過程中才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大學畢業后,白巖松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廣播報》工作。1993年,白巖松參與創辦《東方時空》。然后,白巖松與一些年輕人開始大膽的新聞探索與創新。在本來不被注意的早間電視節目中,推出了《東方之子》、《東方時空》等欄目,以選題嚴謹、判斷敏銳的特色,創造出新的電視播出形式。而且,內容涉及環境、教育、社會和家庭等許多備受關注的話題,在全國上下贏得了觀眾們的支持和喜愛,成為中央電視臺最有影響的專題性欄目,也成為接到觀眾來信最多、被寄予希望最多的欄目,白巖松也從此成為一個能夠敲開老百姓心扉的著名主持人。
作家夢
從此,每到節假日,白巖松就去圖書館看書。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辦了兩個圖書證。白巖松愛看的書很多,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西游記》等等,讀了書中的故事,白巖松想,那些作家真是了不起,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當作家。這個愿望,一直激勵著他,也讓他更喜歡學習語文了。
平時,每逢有人講故事,白巖松總是用本子記錄下來。有一天,爸爸給他講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聽完故事,白巖松立刻跑了出去。爸爸很奇怪,就悄悄地跟在他身后,想要看個究竟。不久,爸爸發現,白巖松來到村西頭的大樹下,開始給伙伴們講剛才聽來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非常吸引人。爸爸高興地想:這孩子真行,挺有兩下子!
所以,正因為從故事中提煉了大量的素材,白巖松才寫出了偵探小說。這次嘗試,進一步鍛煉了白巖松的寫作能力,為他日后走上主持人的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個人經歷
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1979年:就讀于海拉爾第二中學。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
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廣播報》工作,1993年3月,經崔永元推薦進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后正式任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主持人至今。曾獲“中國播音與主持”大獎特等獎、“中國金話筒獎”。
1997年:白巖松主持了香港回歸、三峽大壩截流、國慶五十周年慶典、澳門回歸、第27屆奧運會等大型現場直播節目,還多次擔任神舟飛船發射報道的主持人。他還參與策劃并主持《焦點訪談》《中國之路》等節目。
1998年:參與報道1998年抗洪救災。
1999年:參加了澳門回歸直播。
1999年:參加轉播國慶50周年慶典。
2001年11月:由白巖松參與策劃、創辦的《時空連線》欄目成功推出,他本人出任該欄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還擔任《新聞會客廳》主持人。
2001年:參加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報道。
2001年:參加了中國加入WTO的報道。白巖松
2003年:新聞頻道創建,他開始主持《中國周刊》(后更名為《新聞周刊》)。
2007年:白巖松主持了《焦點訪談》連載節目“巖松看香港”,以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
2008年:白巖松和敬一丹主持了《感動中國2008》。
2009年:白巖松參與主持轉播國慶60周年慶典。
2009年:華語主持群星會獲年度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