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期間,赤言隊的宣傳工作采取輪班制,宣傳組成員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宣傳設計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宣傳內容充分展示出隊伍的鮮明特色與豐富創新。
(一)古色古香,特色鮮明
隊伍建設之初,以語言文字推廣為出發點,探索出古色古香的隊伍風格。與華南師范大學語言文字推廣的基地主題相結合,力求打造古韻典雅的隊伍名片,展現出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隊伍將此風格貫徹始終,從早期的隊伍logo、吉祥物設計到正式活動的隊伍破冰,開營儀式的公眾號推送制作以及教學組別的專欄介紹,從畫面到文案,富有古韻而不失活潑,無不展現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如此,在此期間隊伍還設計出一套匠心獨運的精美文創產品,留待活動的最后贈送給實踐地的學生以及隊伍成員們留作紀念,特色鮮明,誠意滿滿。
(二)創新電臺,推廣傳承
與此同時,隊伍創造性建設師生共讀電臺,推廣詩文經典,傳承非遺文化。赤言電臺以“喜馬拉雅”平臺為依托,圍繞陽明文化和當地非遺文化,將傳統文化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形式相結合,創設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電臺節目。節目著重介紹了實踐地——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陽明鎮當地的歷史人物王陽明的詩文及其相關事跡,此后還會有非遺文化的內容放送;致力于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真正實現文化推廣和傳承。
(三)形式配套,多媒結合
赤言隊宣傳工作還有一大亮點,便是其宣傳形式的配套以及與多媒體結合的豐富。除了電臺的陽明詩文,隊伍創設的公眾號“赤言盛夏”還陸續推出陽明經典系列推送,“心學口訣”特輯,講述王陽明的生平,分享每日心學,與電臺詩文相得益彰。公眾號還設有隊伍的兩大組別——“文教組”與“語推組”的教學專欄,推文生動活潑,可視化程度高,備受關注。雖然在本次實踐過程中,教學主要采取線上的形式,具有頗多局限,但隊伍通過公眾號總結回顧當日課程的方式,既能夠讓實踐地的學生鞏固所學,又進一步體現隊伍教學的專業性和社會實踐的深刻意義。多媒體展現隊伍建設與教研成果,妙趣橫生,豐富全面。
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赤言隊的宣傳工作還將貫徹隊伍風格、不忘實踐初心,充實宣傳內容,在此基礎上作出更多改進,提高隊伍影響力;同時也期待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