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問題,深入了解農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離不開三農問題的解決。2022年6月14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滁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小隊前往滁州市花山鄉開展了以實地問卷調查為主要形式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滁州市南譙區花山鄉,位于滁州市西南郊區,景色優美風景秀麗,林業、畜牧業、礦產和旅游資源豐富,綠色、環保食品聞名。在社會實踐之初,團隊成員通過在網絡上搜集該鄉資料以及觀看宣傳視頻的方式,了解到了該鄉認真貫徹落實支農惠農政策,農業產業化經營,特色農產品暢銷,三農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與此同時,團隊成員也確定了實踐的時間、時間路線,并根據實踐的內容進行團隊分工,積極與該鄉兩個村的村委會取得了聯系,完成了活動的前期準備。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分成兩個小隊,采訪當地村委會負責人和采訪周邊村民,經過此次實踐,團隊各成員收獲良多,現總結如下:
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推進生態宜居
團隊成員通過與村委會相關人員的溝通得知,該鄉注重環境保護,在問卷調查中村民紛紛給該地環境保護落實情況打上了滿意的滿分,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推進生態宜居。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該鄉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該鄉良好的環保措施使得野豬等保護動物也都頻繁出現,鄉村振興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以此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逐漸建成美麗新鄉村。

圖為詢問當地居民 高靜 攝

圖為詢問當地居民 陳強 攝
通過問卷調查,團隊成員了解到,該鄉特色產業發展呈欣欣向榮之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該鄉的產業發展以農業與旅游業為主,特色的菌菇、水果為該鄉創造了可觀的收益。另外該地有著豐富的礦業資源,通過礦業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該鄉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將礦坑改造成旅游景區,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新機會,更實現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產業發展是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產業不但要做大做強,更要因地制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綠色、環保、特色的發展格局。

圖為當地蔬菜大棚 陳強 攝

圖為詢問當地村委會 村委會書記 攝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該村多中年人和老人,與村民交談了解,該村青壯年需要進城務工,小孩需要進城接受教育。當地雖有一座小學但師資力量薄弱,當地居民更傾向于選擇將子女送入城內學習并在城內定居工作,大量的人口外流,該鄉人口“空心化”問題明顯,沒有人才的鄉村發展缺乏內在動力。城市建設需要人才,鄉村振興更需要人才,鄉村振興關鍵要點在于鄉村鼓勵和支持人才返鄉,花山鄉還需要做好新農人培養計劃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匯聚鄉村人氣和活力,再通過人才充分發揮該地的農、林、礦和旅游業優勢,實現“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目標。花山鄉只有積極培育本土優秀人才,不斷加強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才能做到真正的鄉村振興

圖為當地的村民活動點 高靜 攝

圖為小組成員合照 路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