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不斷完善校史物質載體建設。學校領導是學校的主要決策者,掌握著學校人才物的調配。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校史在“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視校史物質載體的建設,加大人、財、物的投入,為提升大學生素質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大力建設高品位的校史館,使一個個展品后面的故事鮮活起來,讓參觀者如身臨其境,充分展現校園文化的精髓。每一所學校的歷史都是一部愛國的歷史、奮斗的歷史,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展現學校各個階段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對現在的學生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和愛國愛校的教育課,如建校初期的艱苦創業,師生在艱難環境中的努力奮斗,師生中涌現出的優秀模范人物,都會對后來的學子起到很大的教育和激勵作用。校史館要有高的品位,擁有豐富的素材,只有擁有大量有價值的檔案材料,才能真實展現學校發展的真實軌跡。除了充分利用館藏,挖掘已有的檔案信息外,還應向廣大師生、校友、社會公眾征集有價值的檔案材料,如老照片,校友手稿,獎杯,獎狀,紀念品等,尤其是對歷任校長、教授、著名校友等,要有針對性的收集,設立知名校友展廳,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和教育作用。在加強校史館硬件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努力加強校史館的軟件建設。組建校史研究或校友
校友聯絡的機構,將校史的收集、整理和校史館的建設工作納入學校工作日程;讓校友聯絡工作進入了正常軌道,與各時期、各地區、各行業校友保持經常聯系;組織專人編撰學校大事記等重要資料;編輯刊印一些宣傳校友的專刊,使其成為學校與校友交流溝通的渠道,宣傳成功、知名校友,也為在校學生成長提供典范和借鑒;制定校史展覽館參觀管理規則,提高服務質量,將校史展覽館開放參觀工作常態化等等。此外,在校園場館建設中體現學校歷史底蘊。校園建筑雖然應該以功能、審美為主,但還可以體現學校的歷史。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和發展,很多高校易地擴建,在新校區的校園建設過程中,可以保留一些原有的、為人們所喜歡的、標志性的建筑風格;在給新校區的建筑物、道路、橋梁等命名時,也可以用知名校友、對學校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領導、優秀教師等的名字;還可以在新校區造一些景點,專門反映學校歷史的變遷等。這些形式可以反映學校的歷史底蘊,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達到用好的環境育人的效果。
其二,利用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利用校史加強素質教育。在加強校史物質載體建設的同時,還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校史的宣傳,以充分發揮校史的育人功能。把參觀校史展覽館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大學新生雖然對學校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了解是不全面的、膚淺的。因此,對新生進行校史教育,讓新生了解學校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發展的前景,了解學校已經取得的優勢、成績和榮譽,能夠喚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進心,可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如我校每年定期安排新生集中參觀校史展覽,將此列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新生們走進校史展覽館,感悟著歷史的積淀和未來的使命,感受著創業的艱難和成就,很快就能給新同學留下這所學校歷史悠久、獨具一格的深刻印象,激發他們的愛校之情。充分發揮優秀校友在校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使校史教育更加鮮活、更加豐富、更加有活力。每個高校都有杰出校友。 對于各高校來說,分布于各行各業的校友們,是一個知識密集、信息豐富、與社會有密切聯系、與母校有特殊感情聯系的群體,是一個非常珍貴的資源寶庫,是學校發展中完全可以依賴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要大力宣傳他們的優秀事跡,激勵在校大學生以他們為榜樣,積極進取,樹立“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的信念。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社團和校園網對優秀校友的事跡進行廣泛宣傳。高校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自發組織的群眾性團體,它在校園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已成為大學校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則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和影響范圍廣的顯著特點。大學生們既是網絡的生產者和發布者,也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 網絡對大學生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團和網絡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加強對校友事跡的宣傳。這種以史實和史料為依據,采用學生所喜歡的媒介形式進行宣傳的方法,較好地達到了在師生中廣泛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師生愛祖國、憶傳統、學陳毅、育新人、唱響時代的主旋律的目的。此外,要大力支持學生黨團組織和社團開展校史教育活動,如有獎征文、知識競賽、演講賽、專題考察,為學生了解學校歷史知識和優良校風提供了咨詢和幫助。
總之,要充分利用校史這一良好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教育,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并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激發在校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提高主觀能動性,高校充分發揮校史教化育人、傳承校園文化、服務科研的功能,多措并舉的宣傳方式助推高校文、理、工科齊發展,向世界一流學府邁進,擘畫發展新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