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基本的垃圾分類普及情況,“變廢為寶”實踐隊員們走入附近的小區,經走訪發現,附近的小區均有配備完整的垃圾分類設施,分別有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分類箱,并各自配備標語提示,且垃圾箱上的印花也指導著人們有序進行垃圾分類。之后實踐隊員們對小區住戶進行走訪,并對住戶進行問卷調查,大部分的住戶對常見的生活垃圾分類十分了解,也有部分住戶表示自身為上班族不常做家務,對垃圾分類有些陌生,但略知一二。有位住戶提到:“小區內幾乎每隔一個單元樓都有著這樣一個完善的垃圾分類設施,大部分住戶都會按著分類箱上的提示印花進行垃圾分類丟棄,就連小孩子幫父母做家務處理垃圾時也會注意到分類箱上的分類印花,并學著分類。”也有住戶表示:“自己的家人及孩子都很注重垃圾分類的學習,時常在家中教導孩子進行垃圾類別區分。”顯然,本社區對垃圾分類政策的落實基本到位。
小區內垃圾分類箱
小區內垃圾分類提示牌
為進一步了解本市垃圾分類普及程度,實踐隊員們驅車前往萬達廣場,并對路過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及訪問。實踐隊員發現,商場的垃圾箱上同樣印有“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字樣,附帶詳細的分類圖標:如可回收垃圾“紙類、玻璃、金屬、塑料”,其它垃圾“食品餐盒、保鮮膜、廢棄紙巾、廢棄瓶蓋”等;有的圓筒狀垃圾箱雖然沒分類,但是印著“嚴禁熱灰入桶”字樣,可見本市政府的細心。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都有一定的了解程度,一位孩子表示,在家中父母時常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給實踐隊員展示了自己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實踐隊員出題提問,小朋友可以對答如流,進一步說明了該市對垃圾分類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十分重視。
實踐隊員對萬達廣場垃圾箱進行調查
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常識展示
隨后,實踐隊員們進入當地的中學進行走訪調研,發現校園內的垃圾分類設施不夠完備,僅布置單個黑色垃圾箱,且沒有垃圾分類標識。路過的該校教師提到,該校還未來得及更換垃圾分類箱等設施,平時學生們忙于學習,一般情況下也用不到。實踐隊員在對部分教室進行走訪時發現由于大部分初高中生們一般都住校學習,很少回家,更別說幫助父母做家務處理生活垃圾了,所以仍有部分學生不太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于是實踐隊員向班主任申請,利用了一節課間進入教室對同學們進行垃圾分類常識的宣講以及垃圾分類重要性的科普。會上,同學們仔細聆聽并做好筆記,更有大部分同學積極舉手回答實踐隊員提出的問題,更有部分學生對垃圾分類抱有好奇,會后對實踐隊員們進行詢問,實踐隊員也對他們的問題一一解答。
實踐隊員對路過的教師進行詢問
本次調研讓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了臨沂市的垃圾分類普及程度較高,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的出路。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就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再生出對我們的生活有利的能源。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之路,是一個長期且不能間斷的工作,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體制的健全,如果人人盡自己的一份力,養成一個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是國際上著名的“生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