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8月1日電(通訊員 魏子涵 饒倩 王康博)為了提高基層群眾的法律意識,助力推進城鄉建設,2023年7月30日,飛行學院三下鄉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小隊的成員們來到了洛陽市欒川縣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并開展為期2天的氣象知識宣傳,農業氣象調查訪問,探尋大眾對氣象的認知等專項活動。
溫情講譯,為特殊學生送去溫暖
青年是朝陽般的存在,他們渴求知識,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志愿者們滿懷熱忱來到欒川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活動。考慮到學生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及時學習到有關氣象方面的知識,所以志愿者們從簡單的問話入手,開始了知識的宣講。
“姐姐,為什么云彩有那么多形狀,為什么會天空下雨呀……”志愿者們在教室里通過一些氣象災害的宣傳視頻讓學生們系統的了解到氣象災害的種類,它們帶來的危害以及預防措施。課堂上志愿者們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各種氣象災害知識和形形色色的例子,并且有志愿者會專門坐在學生旁邊進行一些天氣原理的解釋。宣講結束后,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接受情況并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志愿者們同學生們進行了有獎問答活動和真實事例分享活動,同學們熱情高漲,大家爭相將自己所知道有關于氣象的諺語,詩句等都說出來了,同時當學生們說到他們遇見惡劣災害時頑強的斗爭也讓志愿者們動容。人類對氣象的斗爭也是人們不屈不撓精神的體現。通過此次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不僅拓展了學生們的知識,更為這些特殊學生送去了溫暖。

圖為實踐隊在學校宣傳。 饒倩 攝
知識宣講,加固氣象之基
為了讓更多的當地居民了解到氣象知識,志愿者們決定前往廣場發放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單。廣場上人來人往,志愿者們的舉動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志愿者們邊給他們解釋邊給他們科普基本的防災減災氣象知識,整體氣氛非常和諧。加之廣場上有很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對農業十分了解。志愿者們就以農業為切入點開始講起,從二十四節氣到常見的農業氣象諺語,如:春分春分,麥苗起身;從大棚菜的緣起和不被看好到現在的大力推廣;從以前農忙時期需要人在田地里看守到現在足不出戶享受智慧型農業帶來的便利。不僅如此,志愿者們根據相關資料將氣象在農業上的應用按點列出,如:氣象可以指導農業生產的決策,風速與農業生產等。通過這些具體分析讓在場群眾對農業氣象有了更加全面系統的認知。
根據大眾的反應,志愿者們發現中老年人對氣象認知非常清晰反而青年人對氣象災害問題關注度不高。所以對于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認知,志愿者們以最近接觸的臺風為切入點,在宣講中以事例為證,并且收集當地氣象災害對社會,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的影響和氣象服務需求,服務效益的經典案例,然后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用身邊的例子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掌握氣象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氣象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圖為實踐隊在學校宣傳。 王康博 攝
細心講解,知識普及惠利萬家
為了進一步加強宣傳效果,志愿者們前往當地社區開展活動,與社區的負責人一起前往居民家中進行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志愿者們通過粘貼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海報,到居民家中走訪,發放宣傳單等方式進行宣傳。在與大多戶家庭交流后,志愿者們發現之所以居民對氣象知識的認知淡薄,是因為他們不能正確認識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和后果,他們甚至覺得災害是無法避免的。對此,志愿者們耐心講解科學避災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科學技術減少損失的可行性,讓居民充分認識了解氣象知識很有必要,認識到災害可以提前規避,做好應對準備就可以讓災害影響降低。
本次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氣象科普知識宣傳和教育讓公眾獲得更充分的的防災減災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保障社會經濟建設和社會安定與健康發展。根據調查結果小組成員們更加確定宣傳氣象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呼吁廣大相關專業的青年學子從身邊入手,走進群眾,將氣象知識傳播給大眾,為氣象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