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根據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部署安排,結合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實際決定在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開展“探終南山之景,觀民俗之姿”——鄠邑縣農民畫發展現狀調查研究暑期實踐活動。
實踐團以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農民畫的發展保護為例,通過廣泛開展和參與展館參觀、藝術創作、專訪農民畫畫家、街頭采訪等實踐活動,探尋鄠邑農民畫歷史發展脈絡和現代性轉化,發揮民俗文化效能,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實踐團啟程:走進戶縣,探尋農民畫之源
在陜西省戶縣(現鄠邑區)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農民畫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近日,一支由青年學生組成的實踐團,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踏上了探訪戶縣王文吉館長的旅程。通過深入的訪談與交流,實踐團不僅領略了農民畫的獨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的內涵與價值。

街邊隨處可見的農民畫。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抵達戶縣后,實踐團首先參觀了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館內一幅幅色彩鮮艷、構圖巧妙的農民畫作品映入眼簾,它們生動地展現了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讓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之上。在導覽員的講解下,實踐團成員們對農民畫的發展歷程、藝術特色及表現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實踐團參觀展覽館。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訪談農民畫展覽館館長,探尋發展脈絡
在王文吉館長的熱情接待下,實踐團隊進行了深入訪談。王文吉館長詳細介紹了戶縣農民畫的發展歷程和現狀。這次訪談,不僅是我們深入了解戶縣農民畫發展現狀的重要一環,更是對當地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一次深度探索。

實踐團與王文吉館長的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在訪談開始前,實踐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查閱了大量關于戶縣農民畫的文獻資料,了解了其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及市場狀況。同時,制定了詳細的訪談提綱,確保訪談內容全面、深入且有針對性。
訪談一開始,實踐團就直奔主題,詢問了戶縣農民畫的歷史淵源和當前的發展現狀。館長耐心地講述了農民畫從萌芽到興盛的全過程,以及它在改革開放后如何逐步走向市場,成為戶縣乃至鄠邑區的一張文化名片。他提到,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支持,戶縣農民畫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傳承與創新的雙重挑戰。
接著,實踐團還了解到戶縣農民畫的創作環境和氛圍。王文吉館長表示,戶縣有著濃厚的藝術氛圍,村民們對農民畫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認同感。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描繪生活、贊美勞動,將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中。此外,村里還定期舉辦農民畫培訓班和展覽活動,為村民們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在談到傳承與發展的挑戰時,王文吉館長顯得既憂慮又充滿希望。他坦言,隨著老一輩農民畫家的逐漸老去,年輕一代對農民畫的興趣和熱情不高,傳承問題日益凸顯。同時,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他也看到了新的機遇: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科技的進步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以及國內外對傳統文化日益增長的關注等。

實踐團與王文吉館長的合影。大學生校園網通訊員 李嘉欣 供圖
同時,實踐團成員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表示將以此次探訪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畫等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努力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守護者。
戶縣農民畫,這一朵綻放在黃土高原上的藝術之花,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實踐團此次探訪王乃良畫家的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的洗禮和藝術的熏陶,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和思想的啟迪。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戶縣農民畫將會繼續綻放光彩,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