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山東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的平臺支撐作用,青島農業大學熒牧安康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團在曹志、南福龍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于暑期奔赴膠東大地,先后深入山東煙臺海陽尚美牧業、順億牧業及諸城尚生生豬養殖場,開展為期數日的實地調研與精準技術服務工作。
調研過程中,團隊始終聚焦當前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的核心痛點 —— 疫病防控體系不完善、檢測技術與設備相對落后等問題,將高校研發的前沿高效檢測技術與實操方案帶到生產一線。通過現場示范檢測流程、手把手指導養殖人員操作、定制化輸出疫病防控方案等舉措,切實幫助養殖場解決技術難題,有效提升養殖環節的疫病預警能力與防控效率。(通訊作者:李祥迪 榮文佳)
一、扎根養殖一線,剖析疫病防控難題
志愿服務團走訪煙臺海陽、諸城等地多家養殖場,深入了解不同養殖模式的優缺點。放養模式雖能降低成本和提升肉質,但疫病防控難度大;圈養模式則面臨規模化帶來的疫病早發現困難等問題。團隊通過實地調研,精準識別了當前生豬養殖產業在疫病防控方面的核心痛點,為后續技術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引入量子點快檢技術,突破傳統監測瓶頸
針對傳統抗體檢測周期長、靈敏度低的問題,團隊帶來“量子點標記納米抗體快檢技術”,實現5分鐘快速檢測,靈敏度提升百倍。該技術現場演示后獲得養殖戶高度認可,有效解決了疫病監測滯后難題,為養殖場提供了更高效、精準的健康管理工具。


三、科學優化防控方案,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團隊結合檢測數據,為養殖場制定分群管理、藥物預防和消毒流程優化方案。通過完善消毒通道、規范人員進出管理等措施,顯著提升了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防控能力,降低了疫病傳播風險,助力養殖場實現更科學、可持續的運營。


四、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長效服務機制
團隊與養殖企業建立了"技術指導+定期回訪"的合作模式,通過建立微信交流群、線上技術指導平臺等方式保持常態化聯系。同時,團隊將定期組織技術骨干回訪,跟蹤檢測技術應用效果,收集養殖戶反饋意見,持續優化服務內容。這種"不走的服務隊"模式,真正實現了科技服務的常態化和長效化。


五、創新成果輻射推廣,打造鄉村振興示范
在總結膠東地區服務經驗的基礎上,團隊計劃開展系列技術培訓會。未來將以點帶面,逐步將該模式推廣至山東省其他養殖集中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服務樣板。同時,團隊還將對接更多科研資源,推動更多農業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