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河海大學“追光”支教團在安徽省六安市青山鎮湯店村成功舉辦“氣候行動·少年有責”主題課程。活動通過科學知識普及、互動實踐與生活場景模擬,引導鄉村兒童厘清天氣與氣候概念,理解全球氣候目標,探索節能減排路徑,為當地生態教育注入新活力

圖1 支教團成員和小朋友合影
理論筑基:厘清氣候核心概念
課程以生動的案例切入,支教隊員卜芳通過對比“單日暴雨”與“長期干旱”的差異,幫助學生區分“天氣”與“氣候”概念,闡明全球氣候變暖的成因與緊迫性。結合《巴黎協定》設定的控溫目標,團隊解析了“碳達峰”“碳中和”等核心議題,強調溫室氣體減排的全球意義。在討論溫室氣體來源時,隊員以農業排放、化石燃料燃燒、垃圾處理為例,聯系青山鎮農田與生活場景,引發學生共鳴。
互動實踐:從認知到行動
為了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力,課程精心設置了豐富多樣的互動實踐環節。學生們通過扮演“二氧化碳分子”的角色扮演游戲,模擬了溫室效應的形成過程,直觀感受到氣體濃度累積對地球“體溫”升高的直接影響。


圖2 支教團成員進行主題公開課
鄉土融合:聚焦本土減排場景
課程的一大特色在于緊密結合青山鎮作為皖西鄉村的本土實際。針對當地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現狀,支教團引導大家探討了化肥過度使用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并介紹了有機肥替代等更可持續的農業實踐。結合安徽地區,尤其是亳州等地的相關調研數據,課程強調了降水分布不均對當地水資源管理和干旱風險的深刻影響,啟發學生們設計更為節水的家庭用水計劃。

圖3 和小朋友進行課堂互動
河海大學“追光”支教團的同學們始終堅持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課堂,發揮創意想象,將宏大的氣候目標和復雜的科學知識巧妙地轉化為鄉土孩子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實踐活動,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綠色發展的重要種子。
撰稿:卜芳
圖源:汪雨蝶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