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馮兆倫始終秉持“服務基層、奉獻青春”的工作理念,緊扣平陰縣孝直鎮付莊村“文化興鎮、產業富民、人才強村”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青年優勢,在文化傳承創新、鄉村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引進、文旅融合推廣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
一、深耕文化傳承,創新表達方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馮兆倫深入挖掘孝直鎮深厚的“和孝文化”底蘊和“和圣”柳下惠文化遺產,通過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嶄新活力。一是打造文化IP,推動非遺創新。充分利用孝直鎮作為“和圣”柳下惠故里的文化優勢,參與創作《“和圣”柳下惠》IP形象系列作品,榮獲2025年山東省非遺文創設計大賽三等獎。通過將傳統人物形象與現代審美需求相結合,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消費的有效對接,為孝直鎮文化旅游增。此外,先后榮獲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鄉村振興知識科普暨短視頻大賽”一等獎、華夏文化促進會素質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會”社會組一等獎。二是做優文創產品,促進產業融合。自主策劃設計的“禮遇付莊——玫香亦吾鄉”玫瑰花茶禮盒,成功入選首屆平陰縣“我們的村禮”名單。該產品將付莊村特色玫瑰產業與文創設計深度融合,既體現了地方特色,又滿足了市場需求,推動農產品從簡單的商品向具有文化內涵的禮品轉變,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帶動村集體增收15%以上。三是拓展傳播渠道,增強文化自信。積極參與各級文化傳播活動,加入平陰縣文聯朗誦專業委員會,憑借《點點星光 可聚星河》《一畝青禾》等朗誦、宣講作品,在平陰縣“社區節”、七一匯報展演等平臺進行演出,廣受好評。通過藝術化的表達方式,生動講述孝直故事,傳播鄉村振興理念,增強了當地群眾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
二、聚焦產業發展,促進文旅融合,讓鄉村經濟“強”起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馮兆倫緊緊圍繞孝直鎮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推動文化旅游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具有孝直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一是創新研學模式,打造文旅品牌。帶領團隊設計的《品鄉村和美之韻,享自然淳樸之風》研學方案,榮獲第五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該方案充分整合付莊村垂釣基地、現代農業展廳、孝直鄉村記憶館、馬跑泉等特色資源,精心打造3條全域研學主題路線,實現了“文化體驗+農業觀光+生態教育”的有機結合。方案實施以來,已接待高校、中小學研學團隊30余場,直接參與學生2000余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農產品銷售等相關產業發展。二是強化科技賦能,提升農業質效。參與付莊村農創科研中心現代農業展廳的場景設計與建設工作,歷時4個月精心打造,展廳現已投入使用并成為展示孝直鎮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配合村內工作,積極邀請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專家到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20余場,推動“種子+培訓+研學”發展模式落地見效,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平均單產提升。三是構建品牌體系,增強市場競爭力。為付莊村設計“豐韻付莊”形象LOGO并進行系列化應用,向村內兩家企業提供公益性產品包裝設計服務,助力本地特色產品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認可度。打造“一畝青禾”品牌,帶領團隊參加“好客山東”展銷會,推動玫瑰花茶及鮮花餅銷量同比提升,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增長。
三、注重人才培養,強化智力支撐,讓鄉村發展“活”起來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馮兆倫充分發揮選調生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構建人才培養引進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一是深化調查研究,總結鄉村人才工作經驗。撰寫《鄉村振興視域下新時代青年人才培引路徑的探究——以平陰縣孝直鎮付莊村為例》調研報告,榮獲全國到村任職選調生優秀國情調研報告,同時在《鄉村干部報》上稿經驗做法1篇。報告系統總結了付莊村在青年人才培育引進方面的創新做法和實踐經驗,分析了當前鄉村人才工作面臨的問題挑戰,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鑒。二是搭建培育平臺,提升村民綜合素質。依托付莊村農創科研中心,邀請山東管理學院、濰坊觀山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單位到村開展志愿服務、文藝演出、電商培訓數余場,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創業就業能力和數字素養。三是打造典型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總結提煉的《青力青為 近悅遠來 同心譜寫新時代“桃花源記”》案例,入選全省選調生“筑夢鄉村”行動優秀案例。通過案例剖析,全面展示付莊村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和顯著成效,為選調生基層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四、強化宣傳推廣,講好鄉村故事,讓鄉村聲音“響”起來
有效的宣傳推廣是提升地區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馮兆倫積極利用各種平臺和渠道,講述孝直故事,傳播鄉村聲音,提升孝直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創新宣講形式,傳遞基層聲音。先后參加平陰縣“中國夢·新氣象·新作為”百姓宣講比賽、濟南市“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百姓宣講大賽等系列活動,獲得市級二等獎等成績。通過生動樸實的語言和真實感人的案例,講述基層一線的奮斗故事,展現新時代農村的發展變化和基層干部的精神風貌,增強了鄉村振興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二是借助媒體平臺,推廣品牌效益。工作期間,相關事跡和工作成果獲得中國日報網、CCTV中視新聞網、澎湃新聞、中國農網等國家級、省市級媒體累計報道20余篇。其中,大眾網、新黃河、和美孝直公眾號等多平臺進行持續跟蹤報道,有效提升了孝直鎮與付莊村文旅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和品牌影響力,為當地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參與課程評選,分享實踐經驗。主講《因地制宜抓“三變”改革助農促增收》課程,參與濟南市黨員教育培訓好課程集中評選活動,系統總結孝直鎮在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方面的改革實踐和經驗啟示。
五、提升綜合能力,履行崗位職責,讓自身素質“硬”起來
作為一名青年選調生,馮兆倫始終注重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服務鄉村振興。一是強化理論武裝,提升個人素養。積極參與“學習強國”平臺學習,榮獲縣級二等獎榮譽1項,認真學習關于鄉村振興的相關文件,確保工作方向正確、措施得力。二是勇擔創建重任,服務發展大局。積極配合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注重創新工作方法,榮獲平陰縣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表現突出個人”稱號,為提升全域文明水平和人居環境質量注入青春動能。三是發揮專業特長,助力社區治理。運用志愿服務積分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社區踏上智能化管理新臺階。探索林長制“付莊經驗”,確立“以林促文、以林定水、以林優景”三大目標,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文化、產業、人才、生態、組織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力,充分發揮選調生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在廣闊基層舞臺上實現人生價值,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