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開始了,林林戴上了攝影師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機招呼著跟前來回走過的小伙伴“快來拍照呀!我們的掛歷照可好看了。〞在她的鼓動下果然有客人走了進來。
〝我想拍這樣的照片,〞欣欣指著桌上的臺歷照說。
林林馬上熱情相迎,并把小豬道具遞給了欣欣。
〝好的,來笑一下,我給你拍。”喀嚓一聲快門按了下來。此時一旁的思思說:“我也拍一張,但我要和掛歷上的一模一樣穿上皇帝衣服拍。林林一時為難起來,說:這個衣服沒有,我給你戴個面具吧,也很好看的。”思思說“還有其他衣服嗎?”當得知沒有時只好搖頭走開了。
林林又接待了幾個客人后生意顯得冷清了一些。她開始拿出了紙和筆畫起了照片,畫完后將照片 裝入了相片袋繼續開始向照相館外張望、招呼著。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現象分析:
從照相館游戲中可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戲的主題擴展,情節得到了發展。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有直覺行動性開始轉向具體形象的思維。攝影師能向客人作介紹且會用語言招呼客人。能用語言與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時能認真扮演角色,并且還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隨便離開崗位的現象少了,因為他們在游戲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識。從游戲過程中我也發現了現有的游戲材料已不能滿足幼兒游戲情節發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的;游戲中幼兒根據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在照相館中的小道具自然是平乏的。此外,在與大班幼兒的游戲特點相比中,中班的合作意識與自我解決問題意識相對薄弱,在中升大班這一階段,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采取措施:
此時的我認為有必要介入幼兒的游戲。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館。“攝影師,我今天帶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請你幫我拍些照片,你說好看嗎?〞林林見了忙說:“這衣服能穿嗎?”(她見我拿來的是用包裝紙折剪出來衣服,露出了一臉的好奇。)“當然行了,”邊說我邊將衣服披在了肩上。于是,林林幫我拍了起來。正拍著我突然叫了起來:“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這衣服先放在這,照片你幫我送到家里去好嗎?”經我如此一說,她馬上表示了同意。當我離開后觀察到,林林又將此衣服給其他孩子穿上拍了照,孩子們相當喜歡,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庫取一些材料自己做。林林后來還主動挨家挨戶開始了 “送照片”活動,并不忘做了拍照宣傳呢。此后,在照相館出現了“服裝區〞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對制作自己的“時裝”產生了越來越濃的興趣,連一些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爭相回家收集各種包裝袋帶回幼兒園。我覺察到了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后在材料庫中我有意識增添了類似的材料。同時〝時裝店” 的游戲主題也開始萌芽了。
效果反思:
在這一游戲案例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在幼兒自主性游戲中老師不能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角色。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敏說地觀察每個孩子的每一點變化,了解他們的每項興趣與需要,通過觀察游戲了解幼兒,通過環境材料的創設和適當的介入支持幼兒的游戲。游戲中當觀察到照相館生意冷清了一段時間后,我以游戲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動以及游戲的語言和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我及時提供、調整了游戲材料,且為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導幼兒進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讓幼兒能夠自主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