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下午,曲阜師范大學東風筑夢實踐隊前往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東風愛國教育基地,通過地理考察、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形式,深入了解該基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背景和旅游資源等情況,旨在探究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問題以及對于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的影響與帶動作用。
參觀中央一號文件展館,感悟鄉村振興之路
在一個陽光充足的下午,東風筑夢實踐隊的隊員們踏進了東風愛國教育基地的大門。一進門,實踐隊員們便被基地內具有歷史風情的建筑所吸引。通過和基地內兩位工作人員的交流,實踐隊員們了解到,東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核心區域為“鄉村振興之路”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展館。工作人員表示,此展館圍繞中央一號文件展開,分為解放之路、創業之路、改革之路和小康之路四個部分。其中,從早期的文件手稿到影像資料,無不生動地展示了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實踐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認真聆聽每一個展品背后的故事。與此同時,實踐隊員們也了解到,在2004到2008年間,中央連續出臺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構建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實踐隊員們通過展覽見證了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農業農村發展、農業進步以及農民生活帶來的影響,也對于日照人民勇于實踐踏實肯干的創業精神有了深深的體悟。

圖1 日照市鄉村振興成果部分展示
體驗農耕文化,感受土地溫度
基地不僅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地,還蘊含著豐富的農耕文化元素。參觀完中央一號文件展館后,實踐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繼續參觀基地內的農耕文化體驗區以及還原上世紀六十年代生活現狀的房屋。基地內這處專門用于體驗農耕文化的區域,為紅色旅游增添了不少獨特的元素。實踐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農耕文化體驗田,試著使用犁耙,試著觸摸冬天的土地,感受土地給予人們的底氣與希望。通過這些體驗,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到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它承載著先輩的勤勞和智慧。同時,隊員們也意識到,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耕文化正面臨著傳承的困境。面對實踐隊員們的擔憂,基地工作人員表示,基地正準備進一步豐富農耕文化體驗項目,比如開設傳統農耕技藝體驗課程、舉辦農耕文化節慶活動等,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來了解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讓農耕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綜合考察基地,探尋鄉村致富之路
東風愛國教育基地所處的濤雒鎮,正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通過對基地的全面考察,實踐隊員們發現基地內設施完善,擁有餐廳、超市、民宿以及游樂場所,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和舒適的環境。在基地的南側部分,坐落著具有上世紀六十年代風情的民宿,這些民宿兼顧歷史特色與舒適度,成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此外,實踐隊員通過與當地村干部以及基地附近的村民溝通,了解到基地的建設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一方面,基地的建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帶動了當地餐飲和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許多村民開辦了農家樂、民宿等,為游客提供具有鄉村特色的服務,既滿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促進了自身的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基地帶動了當地名氣的提升,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不僅使農民的農產品有了銷售平臺,而且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實踐隊員們漫步基地周圍,發現基地所在村鎮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十分完善。據悉,基地在搞好自身建設的同時,也注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開展了植樹造林、河道整治等活動,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東風愛國教育基地的探訪,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到了日照紅色文化和鄉村振興的相輔相成關系,感受到了基地在宣傳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傳承農耕文化和帶動當地鄉村振興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些元素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不僅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而且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日照市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實踐隊員們相信,未來東風愛國教育基地將不斷完善和發展,成為集教育、文化、旅游、農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和示范平臺,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發揮更大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圖2 實踐隊員集體合影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