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奏響文化傳承新篇章
6月29日下午,桐鄉市科技中心"電影世界"劇場內,來自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沈辰曄(古箏)、會計學院的林夕(琵琶)、數據科學學院的何遠(竹笛)聯袂演繹民樂三重奏《蘭亭序》,為電影首映禮獻上精彩開幕表演。悠揚的琴韻與婉轉的笛聲交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這次演出不僅展示了我們學校的美育成果,更讓我們看到了傳統藝術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沈辰曄在活動總結中說道。據悉,此次參演是浙江財經大學"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一環,后續還將開展更多傳統文化推廣活動。
當《餛飩與圓子的故事》片尾字幕亮起“特別鳴謝:浙江財經大學民樂三重奏”時,這場高校與鄉村的文化對話已然結出碩果。三位學子用琴弦和笛孔奏響的,不僅是千年古曲的雅韻,更是新時代青年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青春樂章。
正如那首改編的《蘭亭序》,既保留了江南絲竹的婉轉,又融入了現代節奏的活力。大學生們帶走的不僅是田野調查的數據,更有一份關于文化根脈的深刻體悟;而義馬村收獲的也不僅是宣傳片的流量,還有年輕人用創意點燃的無限可能。

首映禮結束后,團隊馬不停蹄趕往義馬村開展實地調研。在村黨總支書記沈建會的帶領下,同學們走訪了村中傳承百年的老字號義馬餛飩店。據沈書記介紹,義馬餛飩制作技藝已被列入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獨特的餡料配方和手工搟皮技藝延續了四代人。"我們的餛飩皮要搟得薄如蟬翼,餡料選用本地黑毛豬肉和當季野菜,湯底用豬骨和老母雞慢燉6小時。"73歲的非遺傳承人李杏仙一邊示范包餛飩,一邊向同學們講解。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制作流程,并親自動手體驗。
在長寧老街的百年老店內,實踐團還品嘗了當地特色"義馬狀元圓子"。這種圓子選用優質糯米粉,內餡有甜咸兩種,甜餡采用傳統豆沙和黑芝麻,咸餡則選用新鮮蘿卜絲和豬油渣。據村民介紹,圓子制作曾是臘月廿三"小年"的重要習俗,寓意團圓美滿。

7月1日上午,團隊邀請電影《餛飩與圓子的故事》的小演員們和當地非遺傳承人,共同拍攝"義馬餛飩"美食宣傳片。在百年老店的灶臺前,孩子們學著包餛飩、搓圓子,大學生們則用鏡頭記錄這一溫馨場景。小主演興奮地說:"電影里我演的就是給奶奶送餛飩,現在真的學會了!"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