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航海學院弘跡突擊隊:點映百千萬,行攝新長沙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百千萬工程”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青年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作用,推動學校智力資源與縣域高質量發展需求精準對接,通過青年大學生相關知識與創新視角,策劃并拍攝制作高質量、富有創意的短視頻,為展現長沙“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2025年7月13日-19日廣州航海學院未來交通學院“弘跡”突擊隊前往開平市長沙街道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突擊隊由李亞云、劉衛星、張子文3位老師指導,梁奮威等8名優秀學子共同參與,他們深入開平市愛民村、西溪村、平原村和三聯村四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三個典型社區,通過資料了解、走訪詢問、拍攝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以宣傳片短片的形式展現長沙“百千萬”的成果。
調研奠定實踐基礎
7月13日突擊隊從廣州出發抵達江門開平長沙街道,與長沙街道辦事處取得聯絡。7月14日,前往開平市長沙街道辦事處,與長沙街道辦事處的相關部門召開專項對接會,暨工作部署會議,雙方圍繞主要目標、實施路徑,拍攝要求等核心議題深入磋商,梳理出當前需重點突破的任務清單,明確“分片負責、限時推進”工作機制,并就銜接、動員等細節達成共識,為工作啟動繪制了清晰的“作戰圖”
座談會后,跟隨街道辦工作人員走訪四個典型村落,考察村道硬化、污水治理、文化設施建設等項目,深入村民家中進行入戶訪談,村民們都很開心的跟突擊隊講述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變化。
走訪特色村落:鏡頭下的鄉村蝶變
7月15日,突擊隊前往四個典型村落調研。愛民村既有保存完好的百年碉樓,也有規劃整齊的現代新村,老人活動中心和文化室等設施一應俱全。一個老奶奶驕傲的講述:“這里原來的路是進不來的,現在兩邊都能進了!”。

西溪村道全硬底化,污水全治理,杜鵑扮靚塘邊,閑置地成了口袋公園,村口原本斑駁的灰墻被五彩斑斕的彩繪覆蓋,“環境蝶變+集體經濟增長”的振興篇章。

平原村的“華航”稻田與不遠處的文化廣場、村史館構成一幅和諧的鄉村圖景。在村史館上的“鄉賢名錄”,記載著20多位鄉賢捐建學校、資助貧困學生、引進農業項目為家鄉建設的貢獻。

三聯村,這里的“稻蝦共生”生態農業基地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村中墻上的彩繪生動再現了“稻蝦共生”的特色。
探訪文化地標與民生工程:傳承與服務并行
7月16日,突擊隊來到“百千萬工程”進行保護性修繕的陳榮捷故。其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嶺南傳統民居,青磚黛瓦,雕梁畫棟。突擊隊仔細拍攝了故居內的文物。為文旅融合發展增添青春活力。
海東社區的老者飯堂干凈整潔,政府搭臺、商超運營的模式,解決了獨居老人“吃飯難”的問題;蒼江健身廣場和城市南廣場在夜幕下燈光璀璨,市民們在廣場上散步、跳舞、健身,所呈現的祥和熱鬧景象和歡聲笑語,無不是對長沙街道“百千萬工程”建設無聲的肯定。
社區文化煥新:老有所樂顯活力
7月17日,突擊隊來到僑園社區,這里的退休老人自發組織的乒乓球協會、戲曲社、象棋社正在開展活動,老人們的活力無不彰顯長沙街道在社會民生改善方面的推進。
實踐總結:青春鏡頭里的鄉村振興
“弘跡”突擊隊累計拍攝素材300G大小,完成4個示范村、3個示范社區的宣傳片素材收集,后續將制作微視頻和短視頻繼續為開平長沙街道百千萬建設成果宣傳助力,并通過拍攝趣味熱門視頻為賬號引流,讓更多人了解到長沙“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

突擊隊的工作得到了開平長沙街道的贊許與肯定。此次“弘跡”突擊隊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用鏡頭記錄了開平市長沙街道“百千萬工程”的建設成果,也展現了青年大學生服務社會、奉獻家鄉的責任擔當。這些充滿青春氣息的影像作品,將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讓更多人關注鄉村振興、參與鄉村振興,共同繪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美好畫卷。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