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實地感悟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與黃河文明的時代價值,7月26日至27日,長安大學赴河南鄭州“三行尋暖意·青春心向陽”實踐隊先后赴鄭州美術館和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專題學習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讓隊員們在行走中觸摸歷史脈絡,在觀察中深化文化認知,為青年群體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了堅實平臺。

圖為實踐隊員為參展小學生講解展品 通訊員舒佳樂 供圖
7月26日上午,實踐隊首站來到鄭州美術館并遇到同來參觀學習的福州大學實踐隊。而這座集藝術展覽、學術研究、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現代化場館,正在進行系列精品展出。在傳統書畫廳,隊員們通過筆墨丹青追溯中原文化的歷史源流,感受古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體悟;在當代藝術展區,融合了科技元素的互動裝置、以鄭州城市發展為主題的油畫作品,讓隊員們看到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表達。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不時駐足記錄、交流探討,圍繞“傳統藝術的現代表達”“地域文化如何融入藝術創作”等話題深入互動,現場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實踐隊隊長表示:“鄭州美術館的館藏不僅是藝術的結晶,更是中原文化生生不息的見證。美術館工作人員專業的講解讓我們跳出‘看熱鬧’的層面,真正讀懂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密碼。”

圖為實踐隊員認真觀賞展品 通訊員劉爽欣 供圖
7月27日,實踐隊轉赴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開啟對黃河文明的深度探尋。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的核心區域,這里不僅是展示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地。隊員們首先來到黃河博物館,系統了解了黃河流域的地質演變、文明起源及歷代治黃成就。從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到漢代的治黃工具,從新中國成立后的黃河水利工程模型到新時代生態保護的實時數據監測屏,一幅幅歷史畫卷與現實圖景交相輝映,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深刻內涵。

圖為實踐隊拍攝黃河文化保護相關宣傳視頻 通訊員羅浩 供圖
隨后,實踐隊沿黃河岸邊徒步考察,近距離觀察黃河生態保護現狀。岸邊郁郁蔥蔥的防護林、整齊劃一的生態監測站、有序開展的濕地修復工程,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在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隊員們駐足遠眺黃河奔流東去的壯闊景象,聆聽“炎黃子孫”的文化溯源與民族精神傳承故事,心中涌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站在黃河岸邊,才能真正理解‘黃河寧,天下平’的分量。”
此次實踐活動成效顯著。隊員們既深化了對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的認知,也體會到基層團組織對青年成長的助力。實踐隊將梳理成果,通過報告、宣講等傳遞見聞,讓更多人了解鄭州文化魅力與黃河時代價值,推動青年走近文化、增強自信,為文化傳承發展注入青春動能。此次活動既是青年探尋文化根脈的實踐,也是基層團組織服務青年的體現,青年與城市、文化的對話,正為傳統文化創新注入青春活力。
此次實踐活動成效顯著。隊員們既深化了對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的認知,也體會到基層團組織對青年成長的助力。實踐隊將梳理成果,通過報告、宣講等傳遞見聞,讓更多人了解鄭州文化魅力與黃河時代價值,推動青年走近文化、增強自信,為文化傳承發展注入青春動能。此次活動既是青年探尋文化根脈的實踐,也是基層團組織服務青年的體現,青年與城市、文化的對話,正為傳統文化創新注入青春活力。

圖為實踐隊與福州大學實踐隊于鄭州美術館前合影 通訊員舒佳樂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