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隊員們充分了解焚燒垃圾的處理工藝和發展前景,2022年7月22日西安工業大學“筑生態文明,繪長安宏圖”西安垃圾分類實施現狀實踐隊前往西安涇渭康恒環境能源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參與本次學習的還有劉文輝老師和徐慧子老師。
2022年7月22日中午14:00,實踐隊集合進入了廠區內部。本次參觀學習分為兩部分:對園區的大致了解以及對于對垃圾處理的工藝流程的學習。首先,講解員通過沙盤模型對整個園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大家了解到:園區的建筑區別于傳統垃圾場外觀設計,采用了去工業風并結合西安十三朝古都的歷史背景、緊鄰渭河的地理特點,將主題設為“十三巢”,尤其是主立面,用金屬格柵聯結13個“蜂巢”,并通過立面輕微的起伏,在“蜂巢”周圍形成水波漣漪。這些設計有效破除了鄰避效應,并成為高陵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并對廠區處理垃圾的能力有了初步感知:這里的垃圾主要來自高陵、灞橋、未央等九個周邊區縣,目前每天處理2250噸垃圾,并且在政府幫扶和政策支持下,實現了垃圾的高效利用,每天可發電130多萬度,可提供14萬用戶一天的用電量。同時,園區內設施一應俱全,包括焚燒廠,滲濾液凈化廠等,可以較大程度上實現生活垃圾的綜合處理。隨后,實踐隊員通過參觀科普展廳及垃圾處理各個環節的廠區,大家深刻體會到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現代處理方式:將垃圾發酵后產生的滲濾液,通過廠區內的凈化裝置,轉化成工業用水,供廠區使用,在較大程度上節約水資源。將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爐渣經處理后制成人行道透水磚,以及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發電用于居民生活等,都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應。同時,一噸生活垃圾經處理,可減量90%,大大降低了垃圾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
參觀結束之后,講解員邀請了技術部的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們答疑解惑,在交流中,大家圍繞某些重點技術以及垃圾分類對垃圾處理的影響展開討論。經過交流,大家深刻意識到科技發展、技術革新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同時意識到垃圾分類的全方面落實,將會更大程度上提高垃圾處理效率。最后,實踐隊員和講解員進行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學習活動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