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蜂蜜是漢中留壩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俗稱“百花蜜”。“夏冬如凝脂,春秋有結晶”,是當地人對于留壩蜂蜜的高度贊譽;入口綿軟細膩,芳香悠長濃郁,是消費者對于留壩蜂蜜的雋永回味。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與大力推動。各個鄉村地區因地制宜,紛紛辦起富有自身鮮明地域特色的各色產業,對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都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而這些輝煌的成就背后,必定少不了無數勞動者不懈的奮斗。
在留壩,便有這么一位引領留壩蜜蜂養殖業不斷發展的“大國農匠”,他就是家住留壩玉皇廟鎮石窯壩村的養蜂能手——蔣新瑞。初中畢業以來,他便一直堅持蜜蜂養殖,數十年如一日帶領留壩蜂農一起走上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小康之路。2022年4月,他被授予陜西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跡古尋因
留壩縣有著悠久的養蜂歷史歷史,《留壩縣志》記載:“自古縣內為主要土產品,為自然蜂群的筑巢釀造積累,山民采食。”可見留壩蜂蜜古已有名。由于留壩當地有適宜的環境與悠久的養蜂歷史,且養蜂產業投入小、見效快,因此當地選擇蜜蜂養殖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留壩現在的主要蜂種是中華蜂,這種蜜蜂在中國已經生存了幾千年,更加適應中國的氣候與自然環境,且養殖成本低,因此被養蜂人所喜。據蔣師傅說,留壩縣在為農戶們選擇蜂種時,也曾選擇過意大利蜂,這種蜜蜂的蜂蜜產量大,種群數量大,除了產出蜂蜜外還附加產出蜂王漿與花粉,經濟效益較高,但由于其對環境要求高,需要轉移養殖產地,因此農戶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易養殖的中華蜂。
3蜜源百花
蜂農首先購買一批蜂種及蜂箱,在數年的養殖過程中,蜜蜂的數量會成倍增長。留壩蜂蜜每年只采一次蜜,蜂農會在每年秋季進行割蜜,養蜂人會特意留下一半的蜂蜜當做蜜蜂越冬的口糧。割下的蜜會被蜂農裝進桶里帶回,用紗布和竹簍進行三次過濾,因為是人工過濾的緣故,第一、二過濾每步要持續一到兩天,一竹簍的蜂蜜過濾要用到三到四天,三四天后,割蜜時留下的蜂渣就被過濾干凈了。此時的蜂蜜可以直接進行罐裝和食用。
4蜜甜人間
蔣師傅向我們介紹了蜂蜜的一些銷售營銷渠道,將其分為線下、線上和政府提供的渠道。首先,線下部分有40%零售,零散售賣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優勢,蔣師傅在留壩縣城老街上有店鋪進行專門的零售以及蜂蜜相關知識的宣傳,吸引了眾多外來游客了解和購買蜂蜜。有40%對接加工企業進行收購,蜂蜜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生產商在收購回去后可以制作出很多琳瑯滿目的新穎產品,一般的廠家都是用來入藥、制作護膚品、飲料以及保健品等,既使加工企業實現了盈利又使蜂農解決了蜂蜜滯銷問題。有20%與江蘇南通對口幫扶,這是由當地政府牽頭進行的,既保證了蜂蜜銷路擴大了知名度又相互交流提高技術水平,形成良性互動。其次,蔣師傅曾嘗試過直播帶貨,3個小時賣出1800斤蜂蜜,其實是一次很成功的嘗試。但是對于他這樣的大規模經銷商來說,比起批發銷售直播帶貨不算劃算,因此他未將直播帶貨事業發展壯大。最后,留壩縣政府為師傅以及其他蜂農提供了一些銷售渠道如樂村淘,為蜂蜜的銷售保駕護航,取得了顯著成效。
5優勢:
1.當地具有悠久的養蜂歷史,產業基礎良好,形成了獨特的養蜂技術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已經成為具有留壩特色的農產品標志性品牌,已經成為留壩賴以發展的四大支柱性產業之一。
②生產區域為秦嶺主峰太白山南麓中高山區,地勢高差懸殊、海拔落差大等因素決定了當地溫差大、濕度高、利于蜜源植物的開花泌蜜的山地立體氣候,形成了留壩獨特的立體蜜源景觀--蜜源植物由山腳到山頂逐漸開花的自然景觀,四季均有野花盛開,全縣有蜜源植物69科177種,全年三分之二時間花期不斷,能夠全年候最大程度的利用蜜源資源發展蜂產業,為蜂蜜的產銷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③農村常住人口較多,具備充足的養蜂勞動力。
劣勢:
①中華蜂品種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改良空間。
②難以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資金不足、市場競爭力降低、經營風險提高。
③基礎設施不完善(加工廠商較少,市場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6甜蜜未來
而談到對未來的展望的時候,蔣師傅眼里一下來了精神,“借助新型的直播平臺,我們的留壩蜂蜜也走出去了”。一次直播,千百瓶留壩蜂蜜就會被送往全國各地,而亦有數不清的留壩蜂農因此受益。新興技術的加持必將使留壩蜂蜜的發展達到一個新高度。“未來一年還要細心養蜂,產蜜,造福蜂農,造福留壩。”這是蔣師傅對未來一年的期盼,淳樸,厚實,有溫度。蜂蜜產業在留壩具有深厚的發展前景,要蜂農不斷革新技術,政府要加強政策支持,向著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共謀發展,鄉村振興與美麗中國才能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為了讓人們嘗到蜂蜜,不辭辛苦也甘心。一滴滴蜂蜜凝聚著蜂農的汗水,滋養著留壩這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助力鄉村振興,更需要一份不辭辛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