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在愛連灣海洋牧場入口合照)
威海愛連灣旅游度假有限公司作為威海市碳中和建設的重點之一, 2012年被農業部授予“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15年被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授予“山東省海洋牧場示范基地”,2017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海洋牧場”。將資源保護和底播增殖,調整養殖結構,發展休閑漁業等多項措施有機結合起來,不僅促進了當地海洋牧場的多層面特色發展,而且還為威海市碳中和做出巨大貢獻。
團隊成員在成山集團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成山愛連灣海洋牧場科普展示廳進行參觀了解。經介紹,團隊成員了解到成山愛連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是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重點項目,采用整套規;瘽O業設施和系統化的管理體制。
在與相關工作人員講解下,團隊成員認識到 成山集團歷史悠久,資產豐厚依靠科技創新致力于海洋各個方面,其中一旗下公司的研究院主要從事加工、銷售深海小海帶,海洋功能食品技術的開發研究,冷凍水產品加工銷售等,專業致力于海洋功能食品、海珍品生產和銷售。其深海小海帶系列產品連續獲得多項獎項,是我國最大的海帶食品加工企業。
緊接著團隊成員來到了展廳通過VR體驗虛擬海底世界,與海洋生物互動,了解海洋牧場先進的新材料、新技術。觀賞區有美國紅魚、包公魚、加吉魚、海參、海膽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看的大家眼花繚亂,不經感嘆大海的包容性以及愛連灣海洋牧場對其做出的努力。
(團隊成員參觀海參的產品)
進入展館映入眼簾的是不斷更迭的海洋作業工具,在工作人員的解說下團隊成員認識了這些奇奇怪怪的工具。從一開始最古老的魚叉與簡陋的小魚船到現在的裝備完全的漁船和精細的魚網,隊員們看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隨后就是各式各樣的地籠,鮑魚,海星,海膽等等的養殖工具。有壘石罩網養殖,海底沉箱養殖,吊籠養殖等等。種類繁多的養殖方式,令人咂舌感嘆。
(愛連灣海洋牧場不斷更迭的漁具)
隨后成員們來到牧場現場采摘場地體驗了扇貝、鮑魚和牡蠣采摘、拔籠子。實踐團成員實地進行實踐,體驗著收獲的快樂,同時感嘆科技飛快變化,漁民的努力勤奮,培育孕人員的堅持,才能呈現出如此好的產品。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認識到在新時代的帶領下,成山愛連灣海洋牧場堅持“創新、生態、富民”的發展理念,近幾年淘汰拆除造船廠、養魚場、海帶粗加工廠等建筑,新建項目,以海洋牧場為綜合載體,將漁業與互聯網、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閑漁業,通過育苗夾苗、生長收割、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一系列新型工程對外銷售,以“四新”促“四化”,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一二產互補,一三產融合”的海洋生態牧場建設之路,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認識到海水企業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把綠色低碳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做好綠色建筑推廣、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垃圾分類等工作,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要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以及核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海洋產業逐漸形成氣候,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股新興力量,為下一次社會實踐奠定了理論的基礎。通過逐對捕魚作業改進,減少碳的排放,實現碳達峰中和,謹記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認識到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未來的碳中和做出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份力,倡導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并體現在自己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在平時外出時做到低碳出行,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