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作優秀文化作品,“傳”是關鍵一環。有歷史延續性的“傳”,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文化創新才有根基。
濱州市文化館始建于1961年,是政府設立的公益一類文化事業單位,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一級文化館。承擔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藝術輔導培訓、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和群眾文化理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市文化館(站)業務指導等職能。主要場館有濱州市美術館、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群星劇場, 常年免費開放的有多功能廳、培訓教室、琴房、書畫創作室等十多個活動場地。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新的載體和空間,數字文化館正逐步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同步共享。近年來,被國家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授予“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實踐隊隊員們首先是來到了位于一樓的美術館,館中諸多精美作品將大家深深吸引,有許多老年藝術大學的優秀山水畫作品,也有我們熟悉的孔子畫像,看著掛在墻壁上紋絲不動的畫作,卻感受到了瀑布的滔滔不絕、飛流直下,感受到了松梅竹菊的高潔淡雅,堅忍不拔。二樓是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館內采用主題場景展陳和柜臺展陳相結合的方式,包括民間文學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區、傳統表演藝術區、傳承交流區、染織布藝區、草柳編結區和傳統農具七個主題展區,集展示宣傳、科普教育、研究保護、傳承互動、文化交流、娛樂休閑于一體,是綜合展示濱州市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全貌的載體。隊員們看到了陽信鼓子秧歌、布老虎、彩印花布印染技藝等具有濱州特色傳統文化的古董。接著隊員們又去參觀了濱州工運史館,館內及周圍有練習太極的老人,館內有許多學習書法、剪紙、太極、游泳的兒童,實踐隊隊員們跟著孩子們進行了一段太極的學習,隨后將史館游覽了一遍,學習了濱州工人運動史,體會到了中國工人階級近現代以來,堅定走在時代前列,發揮先進階級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咱們工人階級有力量”的豪情壯志。
通過本次實踐隊的考察,實踐隊隊員們更加深刻了解到了獨具濱州特色的傳統文化,更加體會到了濱州深邃的文化魅力,也更加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不但可以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民族自信。身為祖國的未來,我們即將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結合時代發展進行弘揚并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作者:張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