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垃圾分類實行情況,進一步了解城市環保程度
在詢問居民垃圾分類知情情況之前,實踐隊員先對周邊社區的垃圾分類箱進行調查,居民們是否按垃圾分類進行丟棄。后又調查清運車是否嚴格遵循垃圾分類進行垃圾回收。初步了解到本市居民對垃圾分類了解較薄弱,造成丟棄垃圾時并不充分考慮垃圾類別,通常選擇較近的垃圾箱進行垃圾丟棄,常出現成袋垃圾丟棄、不進行分類的行為,導致造成清運工人工作難度加大、工作量增加的情況。通常清運工人會把生活垃圾從垃圾箱中挑揀、并在放入清運車前進行一次垃圾分類,便于后續的運輸工作,助力本市居民生活環境呈優良發展。
開展居民問卷調研,調查垃圾分類普及程度
在了解到大多數居民不注重垃圾分類的情況后,實踐隊員對附近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及了解程度。據報告結果分析,實踐隊員認識到大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有所了解,認為垃圾分類是重要的,但是社區附近分類桶不齊全,且身邊的人都沒有在丟擲垃圾時有進行分類的習慣,造成了垃圾分類小事人人不為,將分類的壓力給到清運工人的情況。問卷結果顯示,還是有一部分的居民對垃圾分類不了解,但是認為垃圾分類較重要,渴望學習,甚至有一小部分居民不認為有垃圾分類的必要。可見,居民普遍認可自身行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高度認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為除個人層面因素(生態環境知識、意識、習慣、生活方式等)外,主要與垃圾處理體系和基礎設施不健全有關。顯然,本市垃圾分類的踐行度還有待提高。
走訪垃圾中轉站,調研垃圾處理方式
調查了垃圾分類普及度后,實踐隊員便對附近社區的垃圾中轉站進行調研。中轉工人熱情解釋了本市垃圾的處理方法,即摒棄垃圾燃燒,選擇垃圾壓縮,據了解,垃圾燃燒的排放物會直接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顯然違背了垃圾分類即垃圾回收的初心,而垃圾壓縮造成的污染有所降低,較促進綠色城市的發展。中轉工人實際操作并介紹了分體式垃圾壓縮箱的使用方法,提到垃圾壓縮后會運輸到總廠,進行進一步填埋處理,實踐隊員認真聆聽并記錄下中轉工人所述。據中轉工人介紹到,近年來在對垃圾處理方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完善出更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并將其用于發電,即垃圾填埋氣發電法,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 經過微生物分解, 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進一步實現新能源的有效轉化和利用,創造優良環保的人居環境。
本次調研讓實踐隊成員們了解到本市的垃圾分類及垃圾處理方式,經成員們分析討論,認識到垃圾分類目前主要靠行政手段和社區宣教引導,建議理清政府的管理和監督責任,同時讓居民看到垃圾分類的經濟和環保價值,引導和鼓勵居民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鼓勵其積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全社會共同發力做好垃圾分類,并探索以技術加管理的方式代替目前主要靠人工值守的監督方式。并鼓勵填埋氣發電的垃圾處理方式,合理利用該可再生能源。光填埋不進行資源轉化利用,也會引起爆炸和火災,并污染全球大氣環境,使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海平面升高、干旱和破壞性風暴等災害。而填埋氣發電實現了固體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轉化為高品位電能,同時煙氣排放完全符合相關標準規定、對城市也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且可滿足填埋廠運營對電力的需求, 降低運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