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園中親采訪
進入亭林園后,大家親身感受亭林園中昆曲底蘊。園中參觀者熱情親切,并且認真配合我們的采訪。其采訪者有對昆曲感興趣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還有幸采訪了“昆山市媽媽故事協會”團隊帶頭人黃琇映,聽她講述她與昆曲的碰撞。
在此次采訪中,我們深入昆曲發(fā)源地,了解昆曲真實根源。昆曲的綿延發(fā)展,靠的是多代人的不懈支持與努力,昆山真正做到了“讓昆曲曉喻全國全世界”。他們提到:昆曲的發(fā)展需要真正做到對后代的傳承,有后代的接力才會有劇種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不僅如此,真實有效的宣傳也是一種傳承。亭林園隨處可見“石頭音響”,其中播放著昆曲著名唱段:《牡丹亭》《西廂記》《范文正公》等。無疑這是對昆曲真正做到了“聲”入人心。
博物館中研底蘊
文化中心身探索
昆曲無他,唯一“美”字。美于辭藻的綺麗,美于曲調的婉轉,美于服飾的華美,美于身段的嬌柔。一襲水袖丹衣,一曲醉人驚夢。一出昆曲,好似一場幻夢,恍若千年穿越。
展館內展示了許多昆曲如今已取得的成果,以真實的館藏文物和昆曲服、化、道、盔展示為主,輔以多種多樣的多媒體展示設備,通過現場講解、設備互動體驗的方式向參觀者和昆曲愛好者普及昆曲知識,瞬間拉進我們與昆曲的距離。
今日的昆山亭林園和昆曲文化中心行。通過對他們的采訪,我們了解到如今的昆曲發(fā)展日趨成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昆山人。昆曲的獨特魅力不僅熏陶了當地人的藝術情感,更是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愛。昆曲文化中心場館里的陳設帶給我們巨大的視覺盛宴。館內不僅有對昆曲歷史的詳細介紹,更是通過現代科技將穿戴齊全的昆劇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昆曲作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推動著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更是世界的東方典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