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后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勇做時代新人,蘇州大學“小紅柚”實踐團于7月22日至31日,參加由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的2023年全國大學生延安專項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學習二十大精神,賡續傳承紅色血脈。7月23日,在團隊專業指導老師李慧鳳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團開啟了第一天的實踐任務,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自行晚飯烹飪、重溫紅歌。
回眸延安,感懷革命
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區規模恢弘,由館前廣場和紀念館組成。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前,毛主席的銅像威然矗立,團隊成員在毛主席銅像下莊嚴宣讀入黨誓詞,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澎湃激情與理想信念。映入眼簾的巨大的寶塔山浮雕和《在陜北紅色歲月里》青銅群雕雄偉壯觀,實踐團成員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走進展館,在實踐中切實感受紅色基因,學習延安精神。展館將文物與場景相結合,文獻資料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展示了延安時期的歷史,包括延安整風運動、中共中央駐地延安、紅軍長征等重要事件。這些展覽向參觀者展示了中國的革命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本次參觀令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革命歷史經歷的血雨腥風的洗禮,從而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加感到敬仰。延安紀念館向我們展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包括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和戰略決策等方面的內容,成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和延安時期在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為提高成員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自主動手能力,進一步深化他們對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的理解,基地舉辦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晚飯烹飪活動。
7月23日傍晚時分,窯洞燈光閃爍,成員們將精心準備的晚飯材料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挽起袖子,有條不紊地開始烹飪美食。成員們分工明確,有的嫻熟地切菜,刀法敏捷有力;有的往爐灶里添柴火,鍋里的水蒸氣熱騰騰地彌漫開來,將窯洞裝點得更加溫馨;還有的忙著翻炒菜肴,香氣從鼻尖一直蔓延到大家的味蕾深處。燈光、煙火,談笑聲、炒菜聲,一切都是溫暖美好的。菜上齊后,來自五湖四海的成員們圍坐圓桌旁,品嘗著來之不易的美味成果,暢聊著在延安第一天的經歷與感受,歡聲笑語久久回蕩。
這場別開生面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活動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頓豐盛的晚飯,更是對延安精神的紀念和傳承。歷史的烙印與現實的美好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回味起延安時期的艱苦歲月。成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延安的紅色歷史致敬,向延安的英勇先輩們致敬。
️
抗戰時期的延安不僅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本營、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歌詠之城”。紅色歌曲是一段段歷史的鮮活寫照,是黨史教育學習傳承的極佳資源,傳唱紅色歌曲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式,讓黨史學習更加接地氣。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在拉歌環節中,成員們嘹亮的歌聲氣勢磅礴、擊穿時空,仿佛將大家拉到了浴火奮戰的前線,彰顯出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在紅色的歌聲中,成員們重溫歷史記憶,唱出了永遠跟黨走的心聲,展示出新時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通過傳唱紅色歌曲,成員們深刻體會到不同歷史時期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堅定理想信念。
在延安的一天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紅柚青年們不僅了解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更親身體驗了紅色文化的魅力與力量。通過自行烹飪晚餐,感受到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到延安時期糧食的艱辛。而重溫那些家喻戶曉的紅歌,更是勾起了對先輩們的無限敬仰和感激之情。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后強調,黨的二十大制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紅柚青年們正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