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實踐活動中,隊員不僅了解了各地的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發展狀況,還對各地金融糾紛解決機制有了宏觀的認識,下面就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本次實踐的成果吧!
圖為實踐隊員王惠榮在龍巖農商銀行訪談
金融糾紛處理機制
實踐小隊隊員在訪談調研中發現,由于各地區金融糾紛的情況不同,其處理方式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出了自己的糾紛處理機制。實踐隊調研的地區中,金融類糾紛案件構成類型大致可以劃分出“金融活動頻繁區”與“金融活動較少區“兩類。在金融活動頻繁區域,金融糾紛的種類更繁且金融糾紛的數量也更多,以上海市金融法院為例,當地的金融糾紛類型主要以證券、期貨類糾紛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儲蓄存款合同糾紛、委托理財糾紛以及保險糾紛等。而在金融活動較少的區域,金融類糾紛案件主要構成多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借貸糾紛案件以及信用卡糾紛案件,當地的金融糾紛中普惠金融糾紛占比較大。
圖為實踐隊員王惠榮在上海金融法院訪談
在糾紛的解決方面,各地主要以調解為主,在此基礎上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輔以協商、立案審判、仲裁、訴訟等措施。對于啟動訴前調解的標準,均以當事人有調解意愿為前提,且在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法院、上海市金融法院以及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法院當事人的意愿是主要的決定性標準,而在湖南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案件需要滿足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訴訟額小等條件方可進行訴前調解。由于金融類糾紛解決方式多、種類繁,人民群眾維權與解紛的難度便更大,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人民群眾,各地法院成立了金融訴調對接中心,實現了訴調的無縫對接。以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法院為例,當地的金融訴調對接中心與銀監會等金融調解組織建立合作,引入有法律背景的專家組成調解組織,進行專門調解,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建立金融訴調中心的基礎上,也有地區的法院進行了發展改造,如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引入了信息化手段,引進金融糾紛調解組織入駐訴調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委托、送達、案件材料交換、 司法確認等具體工作效率,便利當事人參與金融糾紛多元化解。
經驗創新
隨著時代的變革與社會發展,金融類糾紛數量增多的同時,新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各地法院針對金融糾紛的現況做出了相應的創新與改進,引進了新技術、建立了新機制。湖南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開通了“在線調解“通道并運用”閃信+“送達技術進行材料的收發,“新的送達技術可以‘點對點‘派出訴前調解員,組織金融消費雙方面對面協商,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動金融領域溯源治理。“雨花區人民法院的周法官介紹道。像湖南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這樣大膽創新的法院并不在少數,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法院創建了“要素式審判”模式,使用要素式文書進行要素式庭審,簡化了庭審的程序、提高了審判效率;福建寧德市蕉城區法院建立“一核雙翼五驅”的司法協同機制以及績效考核制度,大大提高了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了協同機制的實效。
對于網上借貸等新型金融案件,各地法院均引進了新技術進行輔助支撐,如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支撐,全面開展了全流程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線上調解、線上司法確認、在線庭審等一系列電子訴訟;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法院則引進區塊鏈技術,對當事人線上簽訂的合同進行真實性校驗,適應了新型金融案件網絡化的特點,提升了解紛效率。
實踐感悟
通過本次的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豐富了暑期的生活,還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學科視野,每個人都收獲了一份自己的珍貴經理與深刻體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為實踐隊員吳瑩芳在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法院訪談
吳瑩芳
作為實踐隊隊員,我參與了寧德地區的人員聯絡、訪談工作以及資料整理工作。在完成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我進一步鍛煉了自己的組織協調、現場溝通、文書撰寫和文獻檢索等各方面能力。我深刻地理解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現實含義。在訪談過程中我了解到:2020年5月以來,蕉城法院和寧德農商銀行通過建立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優選金融糾紛特邀調解員,為普惠金融糾紛當事人提供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特色解紛模式。從現場到掌上、從傳統到智能,寧德法院一站、集約、集成、在線、融合式的解紛體系,為群眾提供了更加普惠均等的解紛服務,有力地推動了源頭解紛、分流提速,貫通了訴源治理‘第一道防線’與訴訟解紛“最后一道防線”。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更加了解社會,活動意義十分深遠。
王詩玥
2023年7月23日,我在微信上向張經理進行銀行處理金融糾紛問題的采訪。這次采訪讓我打開了從另一個糾紛解決方向看待金融糾紛解決的角度。在金融糾紛解決的多方主體中,銀行可謂是身處一線、直面客戶和糾紛本身的重要主體,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和銀行為解決此類糾紛所設置的應對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此次訪談中,我了解到中國工商銀行諸多兼具創新性和實效性的做法。采訪過程中,我問到張經理在金融糾紛解決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她又是如何應對的?她告訴我,身處直面客戶解糾一線,金融糾紛解決過程中的主要挑戰之二是客戶情緒化和信息不對等。有些客戶因為糾紛而情緒激動,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并傾聽他們的抱怨和不滿,同時積極解釋相關政策和流程。信息不對等也是挑戰之一,我們會不斷學習銀行產品、政策和法規的變化,在解決問題中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專業的建議。
她的回答讓我看到了一個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解決金融糾紛的恒心和耐心以及不斷學習、提供優質服務的信心與決心。
孫乙心
7月20日,我與九原區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長王法官進行訪談。九原區人民法院金融庭主要處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案件中占絕大多數的都是農戶貸款類,這令我十分吃驚,可見普惠性司法機制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訪談中我了解到,法院與金融調解組織建立合作,成立了金融訴調對接中心,設置調解室有常駐專家進行調解,這種合作形式不單在金融糾紛上發揮作用,在民事調節上發揮的作用也非常大,可見普惠性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在地方實踐上的效果是較為顯著的。
作為一名新聞專業學生,我深知拓展自己視野的重要性,本次的實踐讓我對于金融司法領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與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