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實踐之中探索,走向鄉村振興
中國青年網日照1月13日電(通訊員 唐樂宗)自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政策后,國家建設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漁村作為農村中生產方式單一、轉變模式困難的代表,成為了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個大難題。為了了解漁村振興難題所在,探索漁村振興發展模式,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1月13日前往日照市任家臺村進行實地考察。干部帶頭做建設,旅游生產兩開花
任家臺村是一個以旅游和水產養殖為主的漁村,村里不僅有碼頭,還有水產養殖基地和海鮮食品加工廠。由于旅游淡季的原因,沿街除了幾家民宿外大都閉門歇業了。村主任對于實踐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在村委會熱情地接受了隊員們的采訪。在采訪過程中,他為隊員們詳細介紹了任家臺村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預想。當隊員們問道關于任家臺村的發展經營現狀時,村主任表示,任家臺村目前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吃住行”旅游產業鏈。“吃”是指村里村民們經營的漁家樂。因為任家臺村有自己的水產養殖基地和食品加工廠,所以價格很實惠,宰客的情況是堅決不允許發生的。“住”指的是村民開辦的民宿。任家臺村的民宿有幾十家,各種風格、條件、價位的民宿都有,可供游客自主選擇。另外,任家臺村近幾年還上新了一些漁船觀光項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

圖為隊員們發現的村內一家誠信經營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唐樂宗 供圖
經營轉變難題多,實際情況村民說
離開村委會后,實踐隊員們分為四組,由各組長帶領前往村內進行入戶調查。對于旅游業發展的現狀,經營著一家民宿的李女士表示,近幾年通過抖音、小紅書這些軟件,她學到了很多關于民宿經營的知識,去年年初還對民宿進行了整體的翻修。因為近幾年旅游的主體還都是年輕人,所以她家的民宿從屋內家具到外形裝潢,全都是按照年輕人喜歡的風格來布置的。針對隊員們詢問的有關季節性收入的問題,李女士表示,收入的大頭是夏季的旅游收入,其他季節旅游的人很少,收入的季節差異很大,旅游人數少的時候只能去打零工賺錢。一部分有文化的年輕人想要轉變經營理念,改變民宿的外觀,使其能夠出眾、亮眼,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收入方式的單一性讓村民們很難攢下錢來進行整體的翻修,改造的步伐時進時退,而且個體戶能發揮的力量有限,在大局上也改變不了什么,幾年來整個村里只有寥寥幾家成功轉變了經營模式。

圖為李女士與隊員們進行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唐樂宗 供圖
淺海漁業養殖好,村民齊上收獲忙
最后,實踐隊員們去到了任家臺村的碼頭。這個時期正好是水產養殖基地的收漁期,碼頭前的空地上早已被忙著收獲的村民們占滿。村民們告訴實踐隊員,水產養殖基地通過發展海筏式養殖,通過人工魚礁和人工飼喂等技術,已經能夠做到扇貝和牡蠣的一年一茬。另外,養殖基地通過計算,使魚貨的收獲季集中在旅游淡季,村民們可以在旅游忙季時經營自家的漁家樂和民宿,在旅游淡季來到養殖基地做零活,達到收益的最大化。另外,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告訴實踐隊員,通過村委會和當地政府的積極協商,已經為他們爭取到了最大的效益,海水養殖每年每畝的租金僅要五元,他們的養殖基地目前已經擴大到了將近五百畝,經濟收益巨大。

圖為碼頭收獲水產品的村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唐樂宗 供圖
通過此次走訪調查,實踐隊員們了解到目前漁村單一的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發展文化旅游和服務業達到產業轉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才是漁村振興的最終出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為指導鄉村振興的重要思想,對漁村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任家臺村根據自身靠海的優勢,通過當地政府的鼓勵帶動,將原本貧窮破舊的小漁村發展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文化村和淺海養殖村,為漁村的發展振興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