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凝聚著豐富的思想智慧,涵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為探索優秀傳統文化與熱門IP結合路徑,揚傳統文化之美,1月28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文“話”古今實踐團部分成員赴山東省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找尋省博文創背后的故事。

圖為博物館展柜內陳列的文創產品
匠心獨運,文創新潮
在數字時代潮流中,博物館 IP 已超越傳統文化衍生品,成為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核心表達形式,其目標在于挖掘博物館文化資源,創造獨特文創產品,實現文化和商業價值傳播。
據實踐隊員了解,現今藏館通過與商業品牌或藝術家合作,共同推出聯名文創產品,構建共創共贏的數字文創生態。這樣的合作生態系統有助于激發更多文創靈感,為博物館文化 IP 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省博開展線上展廳,實踐隊員通過網上閱覽形式,充分了解館內文創產品情況。以館內文曲喵為例,“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山東博物館藏明衍圣公朝服和一段孔子‘鼓琴助貓取鼠’的趣事”,實踐團一行與館內工作人員交流后得知該文創品的設計理念。除該文創產品外,隊員們還通過蓋章集郵的方式感受到了“印象泉城”的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瀏覽展柜內陳列的文創產品
賞用結合,文創未來
深入研究館內文物、藝術品和歷史資料,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確保IP主題具有深度和內涵。同時,主題的確立需要 思考博物館希望傳達的價值和理念,在強調歷史傳承、 藝術創新和文化多元性的同時,要考慮到目標受眾和市場需求,確保主題既能吸引受眾又有商業化潛力。
實踐過程中,實踐團除了觀賞實用類的文創之外,還能體驗“舌尖上的文創”,品嘗“國寶”的味道。亞丑鉞和頌簋都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山東博物館二樓的藝創空間,游客可以吃到亞丑鉞和頌簋圖樣的餅干,喝著印有山東博物館珍藏的麒麟圖樣的咖啡。此類活動儀式感滿滿,比單純走馬觀花看展覽更容易讓游客入腦入心。
傳統之美,創意之魂
參觀最后,實踐團共同前往“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陳列館。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展區是山東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是山東省公共文化事業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物館領域重要文化工程。
沿途,實踐隊員參觀了展區“史前時期”“商周時期”“秦漢隋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等五大部分,從史前展廳的互動飛屏,到商周“動”起來的樂舞俑,再到宋元明清的沉浸式5D看運河,實踐團通過數字媒體的互動體驗敘事的方式,沉浸式地體驗學習了山東六十多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多年文明史、三千年齊魯文化史、一百年奮斗史。
博物館 IP 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結合數字文創設計不僅是為了商品推廣,更是對文化傳統的創新演繹。新征程上,要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努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下一步,實踐團將以數字化傳統文化傳播新模式為導向,探尋更多文化與互聯技術結合的可能。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在校石處合影
投稿人:@一朵白玫瑰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