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這個“離海最遠的地方”,響應國家政策,利用自身地理環境的優勢,因地制宜,從現有資源找出路,利用現有鹽堿水資源優勢,發展海鮮養殖,由此新疆海鮮火出圈了。金鱒魚、三文魚、西伯利亞鱘魚、紅螯螯蝦、南美白對蝦等多種海鮮成功養殖,銷往全國市場,以及俄羅斯、東南亞各國。
由于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導致人們對海洋環境狀態產生擔憂,海鮮產地成為消費者考慮的重要因素。而新疆海鮮為內陸海鮮養殖,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為其發展提供新的商機。山東大學(威海)西海漁實踐團隊基于此社會現狀,探究國內人民對傳統海鮮和新疆海鮮的偏愛,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對新疆海鮮的影響,制作并發布有關新疆海鮮接受度的調查問卷。
本團隊成員搜集線上有關新疆海鮮以及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等網絡信息,結合線下團隊調研的新疆海鮮實際養殖和銷售情況,制作了包含被調查者個人實際情況、新疆海鮮了解程度、核污染事件對其影響狀況,以及對新疆海鮮的建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調查問卷。本調查問卷幾乎覆蓋了有關新疆海鮮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對新疆海鮮影響的全部問題,全面調查消費者對于新疆海鮮態度,為本調查團隊后期調研奠定基礎。
本實踐團通過網絡發布調查問卷,此方式可以涉及全國各個省份的城鄉大學生,覆蓋范圍廣,涉及人數多,避免因為地域差異影響調查效果,全面客觀總結調查問卷結果,有效調查人們對新疆海鮮的接受度,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對新疆海鮮的影響。
新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根據環境資源,化劣勢為優勢,利用鹽堿水資源發展海鮮養殖,填補因運輸條件、距離等多因素導致的本地新鮮海鮮市場空白并遠銷國內各地。本實踐團隊調查研究可以有效探究人們對新疆海鮮的接受度,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為其持續發展提供適當建議。

圖為新疆海鮮接受度調查問卷
文/山東大學(威海)西海漁實踐團
圖/山東大學(威海)西海漁實踐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