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實踐隊理論學習討論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在1月12日,實踐隊隊員們首先在學校集合,討論了對居民的采訪事宜,并分發了調查表。出發,山海天景區。雖然日照冬天寒冷潮濕,但這不僅沒有讓實踐隊員感到寒冷,反而感受到了日照居民的熱情。在采訪中得知,大部分年輕的沿海居民對大食物觀以及均衡營養有較為清晰的認識。而所謂大食物觀不僅包括的食物品種的豐富,更是對食物來源、營養價值、烹飪方法等多方面的關注。
隨后,隊員們抵達了張家臺碼頭,在此團隊分為若干小組展開調研,本小組選擇在村莊內進行活動。村里氛圍相對寂靜,最初采訪的村民年齡較大,訪談過程中發現,年紀較大的居民對大食物觀和飲食均衡的認識普遍不足。在飲食方面,他們對水產品,尤其是海鮮的攝入量較高。當詢問原因時,一位大爺停下手中的活計,微笑著回答:“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就這樣。既然住在海邊,那就吃海鮮。”這一觀點確實有道理。老一輩人在年輕時期生活條件較如今艱苦,因此飲食偏向于獲取便利的海鮮。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飲食多樣性的追求也逐漸減弱,從而一直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然而,或許是因為藍色食物本身的諸多益處,當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普遍良好,很少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

圖為山海天景區實踐隊成員采訪當地居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奉婕 供圖
1月13日,實踐隊來到保利廣場,對市民進行隨機采訪。在保利廣場,隊員們采訪到了不同年齡、職業和背景的市區居民。在所有訪談中,實踐隊發現年輕一代對大食物觀和飲食均衡的認識普遍較高。他們不僅關注食物的營養價值,還注重食物的口感和搭配。一位受訪的小姐姐說:“我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但是我會盡量保證每天的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這反映出新一代年輕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同時,隊員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市民對海鮮的攝入量并沒有像張家臺村的老年人那樣高。一位市民解釋說:“雖然我住在海邊,但是我知道過量攝入海鮮對身體也不好,所以我還是會控制一下。”這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選擇更加謹慎,不再過度依賴某一類食物。此外,許多市民在購買食物時,還會關注食材的產地和新鮮程度。一位受訪的阿姨說:“我買菜的時候,都會選新鮮的,而且盡量買本地的。我覺得這樣吃起來更放心。”這反映出市民對食品安全和食材來源的關注,也是大食物觀的一種體現。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保利廣場采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奉婕 供圖
經過這幾天的采訪,實踐隊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沿海地區的居民還是市區市民,他們對大食物觀和飲食均衡的認識都在不斷提高。尤其在年輕人的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他們更加關注營養、口感和食物來源,并且引領著健康飲食的新潮流。這也能體現出我國食品安全和健康飲食的良好的未來前景。
在接下來的調研中,耕海牧漁實踐隊將繼續深入不同沿海地區,以便為推廣大食物觀和健康飲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同時,也將關注政府在食品安全和健康飲食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期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和健康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通過本次調研活動,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大食物觀在構建健康中國、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希望借助此次調研成果,為我國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參考,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圖為耕海牧漁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