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們感受美的過程中,我明白了特殊教育的意義。”日前,洛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蓓蕾藍絲帶”志愿服務隊的師生走進洛陽市金雨點啟智中心和洛陽市洛龍區多來咪特教中心,以“游戲+非遺”的多元化形式,為孩子們的康復訓練提供幫助。
“愛心+用心”拉近彼此距離
雖然尚未走出校門,但前不久剛剛結課的《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令隊長董佳玉對特殊兒童的康復指導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她看來,特殊兒童的心靈世界豐富且敏感,需要用心體會、用愛鋪墊。為此,出發前,她特意和隊友一起學習了幾支節奏歡快的手勢舞和律動游戲,期待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互動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為孩子們分享繪本故事的過程中,志愿者秦玉潔發現幾位小朋友對故事中的小動物特別感興趣,每當聽到一只小動物,就爭相模仿小動物的特點。于是,她和隊員商議,借助繪本《小兔子回家記》和《光影變變變》組織一次以“光影感知”為主題手影游戲,引導孩子們用手影的形式模仿繪本中出現的各種小動物。
“小朋友們,你們相信老師用雙手就能變出小兔子嗎?魔術要開始啦!”在同伴們的幫助下,一眨眼的功夫,秦玉潔手部的靈動動作即躍動于教室的墻壁上,引來孩子們的陣陣歡呼。通過志愿者的悉心引導,孩子們在光影的奇妙世界中興奮地模仿老師的動作,舞動雙手變化出不同形狀。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繪本故事《小兔子回家記》以光與影的創意形式生動呈現出來。“老師,看我的小兔子可愛嗎?”“老師,我變出小鳥啦!”孩子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在練習手部精細動作的同時,不斷豐富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圖為“蓓蕾藍絲帶”實踐隊員向孩子們展示手影戲。 李思瑩攝
“到了晚上,天空中的小星星一閃一閃的,很是俏皮,我們來找找看,它們都在哪里吧!”繪本《光影變變變》的分享環節,志愿者馬俊鑫用手電筒照射繪本,將書中的圖案投影至教室地面與墻壁上。“星星在我的腳下”“我抓住小魚了”“老師,這個笑臉在我的衣服上”孩子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一幅幅躍動的立體影子圖畫,激動地和影子玩起“捉迷藏”游戲,有的孩子還催促志愿者快“變魔術”到下一個畫面。飽含探索性的繪本投影分享讓孩子們對光影的變化有了直觀的認識,也幫助志愿者走到了孩子們身邊。

圖為繪本活動中“蓓蕾藍絲帶”實踐隊員同孩子互動。 李思瑩攝

圖為志愿者進行繪本投影環節。 李思瑩攝
美育作為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豐富幼兒的情感,促進其形成健全人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面對將“如何將美育的種子撒向特殊兒童心田”的問題,團隊一時間犯了難。
“華德福的濕水彩具有一種神秘的療愈效果,是一種獨特而又有趣的藝術體驗,無論是否有美術基礎,只要拿起畫筆,就能感受到濕水彩具有的神奇魔力。”在團隊一籌莫展之際,志愿者朱琳想起大一美術課上,老師對水彩暈染顏料的介紹。經過專業教師胡月的指導,團隊決定以藝術活動《好玩的水彩暈染》鼓勵孩子們用豐富的色彩進行水彩暈染創作。

圖為孩子們自由發揮進行水彩暈染活動。 李思瑩攝

圖為孩子們水彩暈染活動的作品展示。 李思瑩攝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無法正確理解這些孩子,但是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擁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看到孩子們熱情地向自己展示、介紹作品,志愿者趙若冰如是分享。

圖為志愿者同孩子們進行活動討論與總結。 李思瑩攝
“游戲+非遺”架構溝通橋梁
趣味的活動形式和志愿者的耐心陪伴成功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扉,不多時,孩子們便和大姐姐們打成一片。打磨新的活動方案時,團隊即商議用“游戲+非遺”的多元化形式,進一步豐富孩子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感性經驗與情感體驗。
“漆扇制作以漆為筆、以水為墨、以扇為紙,是一項細膩且蘊含傳統文化的美術活動。”曾體驗過漆扇制作的志愿者陳香月認為,這項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培養其精細動作與專注品質,與團隊的美育理念不謀而合。于是,扎染、竹編扇制作、漆扇等藝術活動應運而生,通過團隊的精心準備,以個人創作、小組合作、親子協作等多樣化形式呈現于課堂上。“老師看,我的扇子是藍色的!”“老師,我和媽媽又做了把大扇子!”每當志愿者來到孩子身邊,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創作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依舊縈繞在教室上空,觸動了每位志愿者的心。

圖為扎染活動的準備環節。 李思瑩攝

圖為竹編扇制作活動成果展示。 李思瑩攝

圖為志愿者同孩子們進行漆扇、竹編扇活動合影。 多來咪特教中心攝
“雖然上學期接觸過特殊教育學的課程,但是在實踐中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科學的互動技巧對我們而言還充滿了挑戰,對特殊孩子的關愛和幫助是一門長期的必修課。”董佳玉表示,目睹“星孩”在游戲中逐漸向自己敞開心扉,傾訴“悄悄話”,她和隊友決心繼續打磨多樣化活動內容,不斷為特殊兒童的成長發展保駕護航。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自2018年該院“蓓蕾藍絲帶”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提升特殊兒童學習技能,助力其人生發展。”成為團隊百余位志愿者永恒的使命。學院不少大一學生入學伊始就加入該志愿服務隊,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前往洛陽市金雨點啟智中心、洛龍區多來咪特教中心、阿維語言康教中心等特教學校開展志愿活動;學院更是借助“世界自閉癥日”“世界志愿者日”等契機,于市區大型廣場組織手工作品義賣、舞臺劇展示等活動,為號召大眾對特殊兒童多一份“全方位關愛”添磚加瓦。學院副院長靳君經常和師生一起來到特教學校看望孩子們,“同學們要在實踐中著力提升專業能力,同時在日常學習中注重深化實踐內容,切實發揮專業所長服務實踐活動、助力特殊需要孩子們康復成長。”指導學生用專業知識科學地幫助特需兒童,是該院領導心中長久的牽掛。
據悉,為深化與特教機構的交流合作力度,洛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近日同洛陽市金雨點啟智中心達成“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基地”合作。掛牌儀式上,啟智中心副主任古載花對“蓓蕾藍絲帶”志愿服務隊長期以來在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的辛勤付出給予高度評價,希望青年志愿者們繼續發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為更多特殊孩子帶來愛與溫暖,為美好社會貢獻更多力量。

圖為金雨點啟智中心副主任古載花為“蓓蕾藍絲帶”實踐隊員頒發榮譽證書。 金雨點啟智中心任遠老師攝

圖為“蓓蕾藍絲帶”實踐隊員于學前教育學院大廳合影留戀。 馬俊鑫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