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響應國家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號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彩云青藤支教隊深入云南鎮雄,持續推進鄉村支教使命。
熱情火把,篝火人間。通過第一天的師生破冰游戲,和結合時事打造的一系列特色課程教學,支教隊成員已與當地學生建立了相對穩定的聯結關系。7月29日晚七點,果珠納支寨火把節篝火晚會于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果珠鄉高坡村正式開幕,為促進師生交流,厚植民族情懷,彩云青藤實踐隊帶領上灣學生們一同前往。草坪中央的篝火火焰舞動著如同生命的奔流,煢煢熱浪,火屑飄揚,隊員們與當地彝族人民一起手拉手,以火之名、與火共舞、同火狂歡,肆意揮舞雄姿,享受當地特色美食。是夜,果珠彝鄉的火把點燃激情、點燃友誼、點燃民族團結進步的主旋律。“煙火中的熱烈與浪漫,讓下著小雨的黑夜如此熱情而明亮,我們手牽手在火焰中圍圈舞蹈,‘民族一家親’的畫像在那個時刻變得如此明晰。”支教隊員王佳倩有感而發。
在短暫的狂歡后,青藤支教隊再次回歸課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特色精神文化,支教隊成員發揮各專業優勢,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了獨具特色的課程設計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橫在支教教師們面前的最重要的一關是“語言關”,為此,支教隊員馬羽特意打造特色課程《中國文字起源》,向學生們展示中國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強調推行普通話的重要性,打破語言阻礙,促進地區發展。
“美育的職責正是讓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支教隊長王美舒牢記美育的使命,秉持著“用雙手描繪心靈,用雙眼體會美學”的理念,給全年級涵蓋一年級到高三的學生開展定制美術課程,低年級直接上手嘗試繪畫,把心中所想盡情展現;高年級在欣賞美學創作后嘗試繪畫,理性展示自己學習后所認知到的美。幾十余幅作品,仿佛明窗,透進精神的陽光,吹進新時代的春風,折射藝術家的智慧。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更遠,理解歷史才能走的更遠”,支教隊員們堅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開展多種歷史有關課程。隊員石博從縱向歷史發展順序,給學生們講述整體的歷史發展,加強同學們對于整體歷史觀的把握;隊員黃衛宇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出發講述數學歷史,在培養同學們數學思維的同時開拓了同學們的眼界;隊員朱公琎以新媒體的形式展開,從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中汲取靈感,借助優秀短劇,從文物的角度講述過去一段屈辱的歷史,讓同學們用耳朵傾聽真相的吶喊,以至用眼睛洞察正義的方向,用腳步丈量和平的未來。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教隊內多人共同開展趣味體育課。隊長王美舒為低年級學生開展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體育游戲,在游戲中強化低年級學生體魄;隊員黃衛宇為中高年級部分學生開展籃球課,在籃球賽中健壯身體,強調體育精神;隊員何涵為中高年級部分女生開展舞蹈課,“舞蹈是身體的語言,以身體傾訴的旋律”,以柔性之美涵養體質。支教隊員們相信,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鄉村振興離不開對于鄉村教育,鄉村教育離不開體育。
教而明其法,學而得其道。在決定投身教育實踐時,支教隊成員們也在不斷努力抓牢“教育扶貧”的主線,積極提升自我能力,每夜備課反思總結,不斷精進課堂質量。剩下為數不多的時間里,彩云青藤實踐隊將繼續賦能大山教育,擴大石大學子教育影響力,賡續育人興邦薪火,勇擔教育強國使命!
作者:王佳倩、朱公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