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強思想,“立心”鑄魂向未來
“一個援藏故事就像一朵花,30年來,雪域高原花開成海!”實踐團走進西藏自治區會展中心,參觀“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到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和詳實的文字資料陳列在中央關心展廳內,生動展現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展區內,聚焦穩定、聚焦發展、聚焦生態、聚焦強邊4個展區依次呈現,如同一部生動的紀錄片,將過去30年對口援藏工作的成就全景式呈現。實踐團通過學習援藏工作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親身體驗黨的治藏方略下西藏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不斷加深對民族團結的理解認同,持續鞏固民族團結進步成果。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實踐團以“講拉蘇故事,傳友誼之聲”為主題,圍繞江蘇對口支援拉薩30周年的故事向孩子們進行理論宣講。實踐團成員將江蘇和拉薩比喻為兩位情深意長的摯友,雖遠隔千山萬水,但仍心心相惜、攜手并進、共謀發展……在故事的引領下,孩子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兩地之間的深厚情誼,在心中種下一顆顆民族團結的種子。
科學實驗引前行,“雄心”報國勇奮進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科普支教實踐活動中,實踐團秉持嚴謹與科學的態度,精心挑選了馬德堡半球實驗和液氮實驗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科學實驗作為核心內容,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秀展示。活動中,團隊成員通過一系列周密設計和策劃的現場實驗,將空氣壓力、熱脹冷縮以及空氣動力等深奧的科學原理,以直觀且易于理解的方式,生動地呈現于學生面前。這種“零距離”的科學知識傳授,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還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求知欲。

科教賦能志報國,“匠心”啟智伴成長
“小車跑起來了”,“風扇轉起來了”,“燈泡亮起來了”,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圓夢教室里,實踐團成員結合自身學科專業優勢,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鹽水小車、簡易投影儀、手搖發電機、風力發電機等科學制作課程。通過每一次動手實踐,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感受科學的魅力,產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動力,助力他們樹立科技報國的宏大理想!
非遺傳承潤童心,“慧心”滋養育英才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團成員通過教孩子們制作竹編畫,完成了從講非遺,到做非遺,再到愛非遺的“活”轉化。以漆為筆、以水為墨,孩子們還體驗了傳統漆扇制作。目睹自己手中一件又一件“杰作”的誕生,不僅增強了對非遺文化的熱愛,更堅定了孩子們心中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我喜歡上非遺文化課,我喜歡做竹編畫,還制作了獨特的漆扇!四二班學生索南扎西在課后說到。
同時,實踐團走進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產業園,近距離感受藏族文化的精妙與絢爛。唐卡、藏香、達布林耐等傳統服飾……這些當地的文化瑰寶無一不讓團隊成員贊嘆不已,使他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充分激發了他們對藏族文化研究的熱情。
濟學助困送溫暖,“暖心”守護筑未來
圍繞“科技向未來”和“童心向黨 共筑未來”兩大主題,實踐團成員向孩子們普及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及國旗、黨徽和黨旗的相關知識。團隊成員與孩子們攜手合作,共同繪制了充滿童真夢想的長畫卷,旨在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提升民族自豪感。
8月16日,該實踐團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舉辦了結班儀式。儀式上,團隊成員與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校長嘎瑪索朗共同為學生們分發了書包和文具套裝。“扎西德勒,感謝老師們一周的陪伴與照顧。”“祝老師平安順利,你們辛苦了”“愿你眼里有光,做自己的太陽”“愿你用一顆熾熱的童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溫暖”團隊成員與孩子們淚眼相望,互贈賀卡,每一張賀卡都承載著深切的期望、祝福和感激。“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勝利的歌聲響徹云霄;我們歌唱親愛的祖國,從此邁向繁榮昌盛。”結班儀式在全體人員齊聲合唱《歌唱祖國》的歌聲中圓滿落幕。

青春不以山海為遠,志愿只向國家未來。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前赴后繼、攻堅克難,用青春和汗水建設西藏,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今后一段時期,實踐團隊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秉承“學以致用”的校訓,踐行“五心”育人行動要求,整合南京工程學院現有公益活動資源,持續開展公益助學項目,樹立示范性精品活動品牌。“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青春筑夢心 藏緣志愿行”社會實踐團將以本次實踐活動為新的起點,傳承弘揚偉大的“老西藏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茉莉格桑花在雪域高原更加芬芳絢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