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歷史文獻記載,阿壽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魏時期,當時這里建有萬壽殿,后來在唐代被改建為永壽宮,寓意著長壽與吉祥。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起,阿壽村以其建筑面花技藝聞名遐邇,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每逢農歷二月初二的傳統廟會,數百種形態各異的面花作品匯聚于藥王廟內,仿佛是一場視覺盛宴,散發著濃郁的麥香氣息。從正月二十八開始,村民們便投入到緊張而又充滿樂趣的創作之中,用靈巧的雙手以鋼筋為骨,將普通的面粉塑造成藥王廟、藥王亭以及各種精美的建筑造型。這些作品不僅作為祭品陳列在供桌上,還寄托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此次阿壽村之行,讓實踐團員收獲了難忘且寶貴的體驗與深刻的感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振興的關鍵一環。實踐團隊深入大荔縣羌白鎮阿壽村,通過實地考察與傳承人對話,不僅讓青年學子深刻體會到面花藝術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匠心精神,更積極探索了一條高校助力非遺活態傳承的創新路徑。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