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村:觸摸融合活力與金融瓶頸
調研首站,小隊走進了充滿生機的田黃村,與當地農戶代表、黨總支副書記、市紀委監委駐村選調生和田黃村村民委員會委員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到該村“一條主線、兩翼齊飛、三產融合”的發展規劃成效顯著,高端農產品大米、螃蟹等供不應求,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體驗鄉村魅力,形成了產業與文旅相互賦能的良好態勢,更被評為2021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

從產業主體的金融需求來看,村中產業對接成熟企業如松林米業,因運營穩定、銷售渠道完善、資金流動性充足,無需金融支持;家庭農場規模較小,暫未產生大額資金需求。同時,家庭農場主能享受農藥補貼、保險補貼以及個人社會保險補貼,這些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資金壓力。
然而,發展的挑戰同樣清晰可見:土地性質限制較為嚴格,大部分土地嚴禁用于非農建設。這一政策導致了鄉村旅游關鍵配套設施的缺失,阻礙了當地文旅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另外,農村一方難以形成對金融產業的反向促進作用,導致金融資源與農村發展需求的融合缺乏可持續的動力支撐,鄉村產業普遍缺乏金融“造血”能力,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升級壯大的關鍵掣肘。




帶著田間的泥土氣息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小隊一行來到承擔重要儲備與加工任務的現代化泖港糧庫。糧庫黨支部書記與糧食與物資儲備部經理熱情接待了隊員們,并帶調研小隊實地參觀了核心加工區域,讓大家得以近距離觸摸糧食產業現代化的脈搏。

在風險保障上,糧庫的母公司統一為其購買了政策性保險和商業險,近年未出現重大損失。而在設備升級方面,2023年糧庫的生產線進行過改造升級,資金來源于母公司自有資金,糧庫本身并無融資權限。



松江大米展示館:感知品牌建設的藍圖
調研的最后一站,小隊來到了松江大米展示館。這里系統陳列了松江大米的多個優質品種,如早熟優質的“松早香1號”、米香濃郁的“松香粳1018”等。通過詳實的圖文資料、產品實物展示以及各銷售點介紹,隊員們得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松江大米”品牌建設的歷程、現狀與未來規劃。展示館猶如一個窗口,將松江大米從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理念到品牌營銷推廣的全貌呈現出來。
循鏈溯源:感悟協作與挑戰
從田黃村的三產融合,到泖港糧庫的科技賦能與品質堅守,再到展示館的品牌形象塑造,泖田金穗小隊的調研行程,清晰地勾勒出一條緊密協作的松江大米產業鏈。隊員們親身感受到了各個環節的專業分工與協同努力,也深刻體察到產業鏈上下游在品牌知名度提升、金融資源有效對接、信息高效協同等方面所面臨的共同挑戰。這場深入產業鏈腹地的實踐,為青年學子理解“金融賦能產業”的復雜性與可能性,提供了無比珍貴的田野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