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民宿經營者:洞察經營現狀與挑戰
在張家臺村,民宿作為非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村莊旅游業的繁榮與衰落。實踐隊員們實地走訪了多家民宿,并與經營者進行了深入的面對面交流。“24年8月我們才開始經營民宿,起初生意火爆,但到了月底游客就明顯減少了。”一位民宿經營者感慨道。他透露,民宿的旺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這段時間內,民宿每晚能接待約十位游客,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然而,淡季時,民宿的入住率大幅下降,平均三四天才能迎來一位客人,這對民宿的運營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在經營過程中,民宿經營者們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一位年輕的經營者坦言:“當前民宿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我們不僅要提升服務質量,還需重視衛生和價格管理。游客對住宿條件的要求日益嚴苛,我們必須持續改進,方能吸引更多回頭客。”
此外,民宿經營者們特別強調了宣傳與推廣的重要性。他們指出,盡管政府公眾號和日照電視臺等平臺已對張家臺村進行了宣傳,但宣傳力度仍有待加強,尤其是針對年輕游客群體的精準營銷策略亟須進一步優化。
二、考察基礎設施:評估現狀與提升空間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村莊的整體形象。實踐隊員們對張家臺村的基礎設施進行了細致全面地考察,涵蓋了道路、路燈、旅游標識等多個方面。“村里發展旅游后,加強了村民宣傳家鄉和維護村子形象的意識,基礎設施也有了明顯改善。”一位村民告訴實踐隊員。他提到,近年來,村里進行了路燈建設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提升了村莊的夜間照明條件,為游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出行環境。
然而,在考察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位民宿經營者反映:“村里的街道較為狹窄,旅游旺季時容易發生擁堵,這給游客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此外,部分小巷道路崎嶇不平,且存在建筑垃圾散落、漁網堆放不整齊等現象,影響了村莊的整體美觀和衛生狀況。
針對這些問題,實踐隊員們建議加強村莊的空間布局優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提出,可以通過拓寬街道、完善旅游標識、強化綠化美化等措施,提升村莊的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還應推進垃圾分類與污水處理工作,確保旅游業與生態環保和諧共生。
三、梳理實際情況:探索提升潛力
通過此次對張家臺村民宿經營者及基礎設施的深入調研,“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深刻體會到村莊在非農產業發展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與面臨的嚴峻挑戰。民宿作為張家臺村旅游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村莊的經濟繁榮。而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則是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和村莊整體形象的關鍵因素。未來,張家臺村應持續加強民宿經營者的培訓與支持力度,優化基礎設施的布局與提升建設水平,推動非農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實踐隊員們也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張家臺村的發展動態,為村莊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