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團首站踏入焦裕祿紀念館,歷史畫卷在眼前恢弘鋪展。館內“三件寶”——自行車、破藤椅、舊雨傘,無聲訴說著他頂風冒雨訪貧問苦的足跡。展板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遺言,字字千鈞,擊穿時空,讓青年學子們熱淚盈眶。

接著,實踐團步入焦裕祿故居。在講解員的詳細講解下,同學們了解到焦裕祿同志在故鄉的成長經歷,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塑造了他后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隨后,實踐團參觀了焦裕祿故鄉博物館,博物館三層為村史館,四層是中國百村脫貧圖展館。博物館內記錄了北崮山村歲月輾轉中的歷史,展現了在黨領導下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是一幅北崮山人艱苦奮斗的全景畫卷。參觀后,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收獲頗多。

接著,在村委委員焦超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了北崮山村后方醫院舊址、焦裕祿入黨處等地。


最后,實踐團成員與北崮山村村委委員圍坐一室,展開“精神傳承”主題座談,學子們爭相發言,真實往事如星火閃爍,讓焦裕祿形象從書本躍入現實,可親可感。

此次北崮山村之行,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初心叩問,一場觸及靈魂的精神長征。從故居到紀念館,從村史變遷到座談共鳴,焦裕祿同志的光輝形象從未如此立體而鮮活。焦裕祿精神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必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上,由一代代青年高擎奮進,綻放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