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的成員王雅潤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貝蒂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完成了一項特殊調研,并在附近海域親身體驗了觀鯨活動。這次跨越太平洋的學術實踐,不僅讓她領略了海洋生物的壯美,更引發了對全球生物安全保護的深刻思考。
走進貝蒂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達26米的藍鯨骨骼標本“大藍”,它以凌空懸吊的方式展示,是世界上無支撐物懸吊的最大骨架,也是這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然而,“大藍”僅僅是這趟探索之旅的序章。隨著腳步深入,隊員得知此博物館擁有超過500萬件藏品,目光所及之處,盡是生命的奇跡與奧秘:一側是來自遠古時代的化石,沉默地訴說著億萬年地球變遷的故事;另一側陳列著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貝殼,仿佛將整個海洋的精華都濃縮于此。再向前走,栩栩如生的哺乳動物、羽色鮮艷的鳥類、冷峻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種類繁多的植物標本,系統地展示了全球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每一件標本都不再是簡單的陳列品,而是一個等待被閱讀的生命故事,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帶著對“大藍”的回憶和對海洋生靈的向往,王雅潤隨后來到了溫哥華近海海域,迫不及待地想要親眼見證那些曾在標本中認識的生物,在真正的大洋里是如何地生機勃發。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海上漂浮,船上的講解員突然手指前方,原來是不遠處一只虎鯨正在換氣。它的身影優美而強大,巨大的尾鰭高高揚起,仿佛在向天空致意,隨后又沒入水中,只在海面上留下一圈逐漸擴散的漣漪。


隨著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影響的加劇,生物安全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重視。如博物館老師所說:“生物安全沒有國界,我們需要全球協作,共同應對這些挑戰。”未來,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將通過實際行動,加強生物安全保護宣傳,擴大國際視野,為構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