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言壁壘”到“溝通橋梁”:推普如何為鄉村振興破局
2025 年 7 月 8 日至 21 日,南陽理工學院生化學院 “榴籽相依語為橋” 推普實踐團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奔赴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石門鄉,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紐帶,將文化傳承、技能提升與民族團結緊密相連,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團隊成員分組深入村落,針對兒童、青少年、青壯年、中老年不同年齡段村民,走進農舍庭院、田間地頭開展深度訪談。他們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細致記錄村民的普通話使用習慣、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以及實際需求,確保掌握第一手鮮活資料。 

圖為隊員們組織當地村民填寫調查問卷 蘇卓然攝
在石門鄉竹園小學暑期推普課堂上,推普團隊成員通過方言與普通話發音對比游戲,讓孩子們在競技中掌握正確讀音,以生活場景情景短劇,幫助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用普通話對話。在課后利用“一對一”的模式結對鞏固,還布置給家人講普通話故事的作業,將推普效應延伸至家庭。
圖為團隊成員為竹園小學的學生授課 蘇卓然攝
圖為竹園小學的學生完成布置的課后作業 蘇卓然攝
7月11日,團隊成員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共筑團結之花”紅色經典誦讀活動,依托“云端紅色書屋”,讓同學們線上打卡共讀;線下,紅色成語接龍、故事盲盒游戲以及民族文化讀書分享會等環節,為各族群眾搭建了交流交融的平臺。
圖為“傳承紅色基因,共筑團結之花”誦讀活動的啟動儀式 蘇卓然攝
“田間課堂+直播間實訓”新模式在多地推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田間地頭,農技專家傳種植技術,語言教師同步規范術語普通話;電商直播間內,村民在指導下模擬帶貨,學習產品推介技巧。“田間課堂+直播間實訓”模式將農業生產與電商銷售有機結合,為鄉村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直播的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產業保障。
圖為“田間課堂+直播間實訓”新模式活動現場 蘇卓然攝
南陽理工學院生化學院 “榴籽相依語為橋” 推普實踐團,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 “橋”,以青春智慧為 “筆”,在十幾天的深入實踐中交出了一份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他們不僅有效提升了活動覆蓋地區的普通話普及率,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探索出一條 “文化賦能” 振興的新路徑 —— 讓普通話成為連接鄉土與廣闊天地的 “數字橋梁”,讓村民的數字素養、職業技能與文化自信同步提升,為鄉村的產業升級、就業增長注入了可持續的文化軟實力與創新動能。他們的足跡,是新時代青年學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詮釋,譜寫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青春新篇章。
圖為推普團隊成員與竹園小學的學生合影 蘇卓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