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土地流轉文章,實現村民增收致富
實踐隊成員了解到,從前由于鄉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港東村不少地方土地空閑拋荒問題嚴重,農村少了生機,也少了活力。土地流轉便成為港東村變化的重要舉措。近幾年,港東村在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的基礎上,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規范引導農村土地流轉,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實現了極大的增收致富。實踐隊隊員在采訪過程中,不少村民提到對于土地流轉的看法,他們大都認為土地流轉將家家戶戶的小塊地變成大塊地,多塊地變成了一塊地,不僅可以使他們增收,還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讓荒地變美變亮,相信之后的種植效益會逐年提高。港東村致力于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民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港東村土地茶葉種植面積較大,但面臨茶葉銷售渠道較窄、農民茶葉銷售收入不高等問題。只有極少的農民能夠找到新的茶葉銷售渠道,因此實踐隊員提出將“互聯網+”引入村中拓寬銷售渠道,成立茶葉種植合作社等建議,形成品牌效應,帶領村內的村民增收致富,拉動鄉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扎實推進鄉村房屋建設,繪制鄉村宜居新畫卷
改善人居環境是三農問題的重要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居住需求也從“居者有其屋” 向“居者優其屋”轉變,房屋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居住場所,更是大眾情感的歸宿地。國家積極實施農村房屋改造建設舉措,大力推進改進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農村宜居的良好風貌。經實踐隊成員的調查走訪,實踐團隊發現村子里年輕人有改造房屋意向,相比之下,年齡較大的“空巢老人”對房屋改造意愿不強烈。老年人認為平房住起來更加的方便舒適,一位村民說到高樓房對于他們老年人來說腿腳行動不便,平房不需要爬樓梯,節省力氣,也方便干農活。而年輕人普遍認為樓房更加的干凈整潔,居住起來舒適溫馨。對于如何平衡好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是村委會和實踐隊在探索實現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問題。從走訪的幾座房屋中也能看到,每一處細節,都融入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和古人的智慧。建筑絕不僅僅是一個個地標,更是人們情感的歸宿。通過與村民的近距離交流,實踐隊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港東村也在不斷探索鄉村建設新模式,開啟港東村村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持續深入新農村,賦能新農村新樣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農民補貼舉措,提升農民幸福指數
村容村貌改變了,人民富裕了,最令人關注的還是民生健康問題。由于港東村村民大多以老年群體為主,因此醫療保險問題也成為村民們關心的重要問題。作為農村金融中的關鍵一環,保險業一直發揮著社會發展“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的作用,在服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保險不僅可以幫助農民解決醫療保障問題,還可以通過化解農業生產風險,減少自然災害的損失、抵御產業風險,提供增信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增強了特色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保險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同時實踐隊成員還了解到,青島市嶗山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定時向農民發放補貼,保證農村村民的收入。村民們也都對政府發放的補貼政策贊不絕口,紛紛感謝農村補貼項目的好政策,將為群眾辦實事落到了實處。

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有效路徑。實踐隊積極走到田間地頭去,走到百姓中間去,在實踐中發揮專業優勢,了解鄉村需求。為農村建設服務,為農民群眾服務,為鄉村振興奉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