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處理好城市垃圾問題,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方面。垃圾分類、節約資源,變廢為寶、利國利民。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增強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2023年7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變廢為寶”實踐隊前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進行有關垃圾分類的社會實踐。
了解宣傳工作,推進垃圾分類7月20日上午,“變廢為寶”實踐隊到達青島市即墨區,在工作人員及網格員的帶領下前往潮海街道了解潮海街道有關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經過工作人員和網格員的耐心講解,潮海街道網格員表示居民小區平均覆蓋率達到82.5%,將引導全街道44個村居全面推廣垃圾分類,累計安裝智能回收箱14個,有害垃圾箱300余個,配備其他垃圾桶3500余個,廚余垃圾桶3500余個,可回收垃圾桶550余個。力爭到今年年底前,讓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要達到90%以上。由點到面、逐步啟動,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取得了新的成效、讓社區環境更美了,而且有助于提高居民文明程度。
垃圾分類關系千家萬戶,是民生問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問題。隨著我國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也使得環境隱患日顯突出,廣大群眾對此反映強烈。街道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無論是從資源化利用角度看,還是從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發,實施垃圾分類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搞好垃圾分類和環境衛生,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為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種新風尚。
同時,網格員介紹到潮海街道除全面推廣垃圾分類之外,還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治理方式。創新傳播方式,寓教于樂,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讓正確的分類投放方式深入人心;在機制上探索建立“綠色賬戶”,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可獲積分,借此可兌換物品或購物優惠券,激勵更多人參與;從源頭投放、中端運輸、后端處理等環節,嚴控垃圾分類及處理方式,做到分類回收、無害化處理……通過一系列有力、有為、有效的舉措,“隨手扔”變成了“隨手分”,人們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能力都得到提升,為改善生活環境、促進綠色發展貢獻了力量。
除此之外,潮海街道曾舉行過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們通過宣傳展板、設立宣傳點、向居民發放分類指導手冊以及宣傳品等方式向居民講解生活垃圾的具體分類,以此來呼吁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參與到垃圾分類隊伍中來。
潮海街道已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活動40余場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8萬余份,社會實踐隊隊員們對潮海街道工作人員們進行垃圾分類的不同方法及工作人員的垃圾分類工作講解感觸頗深。
工作人員向實踐隊隊員介紹說:“全面推進潮海街道的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下一步,我們還需要繼續做好垃圾分類的各項工作,引導居民們一起營造優美舒適環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文明新風。”
經過工作人員及網格員對潮海街道大體垃圾分類工作的講解,社會實踐隊隊員們已對潮海街道垃圾分類有了大概的認識,實踐隊隊員們征得社區工作人員及小區網格員以及部分業主同意后,實地走訪潮海街道部分小區,深入調研實踐。
實地走訪街道,傾聽民眾心聲
實踐隊隊員們走訪居民家中時,與居民們真誠溝通交流,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潮海街道居民們對于垃圾分類的認識、處理垃圾方式、垃圾桶分布、垃圾分類站點布局以及垃圾分類現今存在的缺點等信息。
在調查問卷過程中,部分居民提起潮海街道的垃圾分類時,指出潮海街道垃圾分類較之前已有很大進步,社區環境也得到了較大改善,其中居民張海波感慨道:“我們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是越來越好了,通過社區組織的宣傳活動,我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而且大家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虧了社區的宣講,大家的環保意識大大提高了。”
經過此次的社會實踐,“變廢為寶”實踐隊隊員們了解到潮海街道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以及實施方法,并通過實地走訪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明晰到潮海街道居民們對于垃圾分類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及時的反饋。垃圾分類,全民參與,人人有責。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場“持久戰”。期待持續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社會人人動手、人人出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實踐中成才,服務中成長”,此次的社會實踐,正確的引導實踐隊隊員們深進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提供了一個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而此次社會實踐也為“變廢為寶”實踐隊進行垃圾分類實踐活動的調研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