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精確化:凸顯師范特色,打造赤言活動
赤言隊秉承華南師范大學“艱苦奮斗、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聯合多院優勢教學資源,制定常規教學兼特色主題的線上、線下兩份活動方案,以期提升活動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活動方案部分展示)
赤言隊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所教學生的學齡年段特點,圍繞紅色黨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通話推廣和健康教育等主題設計開展課程教學、實地研學、理論宣講、調查研究等形式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在課程開始前,赤言隊通過集體備課、教案撰寫、無生試講,旨在打造高質量課程,切實為中學生打造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學習課堂;另一方面,赤言隊的教學技能、專業素養也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升,能夠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廣闊且珍貴的實踐平臺,最大程度發揮專業價值。

(赤言隊成員正在備課)
(二)內容體系化:推進五育并舉,催生活動精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大國家通用文字推廣力度,傳承弘揚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優秀文化,赤言隊特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普主題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系列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體系完善。
紅色文化教育以“長征”“榜樣”“紅歌”“紅詩”為四大核心,并結合“長征路上繪初心”“三行紅詩獻給黨”等紅色主題系列活動,以實現藝術與思政的融合,將紅色文化教育走出常規課堂之外,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

(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部分課件展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依托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及河源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從“中華國粹”“經典詩詞”“民俗文化”三個方面展開,致力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持續相傳,發揮優秀文化滋養心靈、化人育德的作用。
推普主題教育則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開設語言文字理論知識課程、語言技能訓練課程的同時還創新性打造校園趣味推普日活動,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幫助學生提升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應用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趣味推普日活動現場)
生命教育課程設置“防疫”課程、“心理”課程、“運動”課程三大子課程,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愛護生命,發現生命的意義,從而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由此可見,赤言隊在課程設計上以“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為歸旨,既注重知識普及,又內涵人文關懷,致力于打造精品課程,推進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育人。
(三)傳播立體化:深耕優質內容,展現隊伍風采
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為更有創意且特色地展示實踐風采,提升活動的影響力和隊伍的知名度,赤言隊切實抓好宣傳工作,積極探尋創新且有趣的宣傳途徑,注重使用圖片、視頻、動畫等語言展現隊伍面貌,形成系列通訊稿、推文、影像合集。

(隊伍通訊稿合集)

(公眾號部分推文展示)
赤言隊依托網絡資源開展線上宣傳報道,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喜馬拉雅等知名網絡媒體平臺實時發布實踐活動相關內容,以點帶面,增加報道深度和廣度;同時,多家媒體也對活動情況進行轉載報道,提升活動的覆蓋面,帶來了正面的社會影響。

(媒體報道展示)
(四)成效可視化:注重交互體驗,共筑師生情誼
赤言隊注重強化師生課堂體驗與情感交流。隊伍首創“教師-學生”“導師-學生”“助教-學生”機制;將近百名學生分為四大組別,并在各組別設置了對應的導師進行對接,導師主要負責課后作業的發布及批改;此外,在課堂上,除了有一位主講老師,隊伍還安排兩位助教進行協助。該機制既能夠推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模式,又能夠進一步增進師生情誼,合力營造和諧友好氛圍。
另外,此次活動對師生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葉棱珊表示她很感謝生命教育課,讓她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也給了她一定的勇氣和自信。學生凌方派則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他不僅學到了新知識,更是認識了新朋友,受益匪淺。
可見,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文化熏陶,開拓視野;磨練赤言隊各成員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是搭建起師生友誼的橋梁,收獲真摯情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