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5年11月29日頒布的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自2015年11月29日起實施。至今已有將近七年,期間我國人們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對其進行了深度了解。
玉,1921年生,籍貫山東省菏澤人,現齡99歲,用我們家鄉習俗來說,就是虛歲100歲,這么一位百歲老人非常值得我們尊敬。通過和老人的聊天,據老人講述,她們之前的早期生活十分不易,吃穿住行都是非常困難和難以取得的,以前物質非常短缺,日常生活需要都是滿足不了的,食物和衣物的獲取更是十分困難,那個時期每家每戶都有很多個小孩,這位王奶奶就有五個孩子,從小養到大可見十分不易。
奶告訴我,當時的生產工具非常落后,而山東省又是一個糧食生產大省,在山東省遍地都是麥田,田地里都是辛勤耕作的農民,在她們的那個時代,由于我國還不發達,還需要往上上交國糧。可想而知,在幾十年前,每家每戶都需要養好幾個孩子,而且田地也沒有很多,耕作物不會換很多錢,所以由于資金的缺乏,生活很苦,王奶奶說就算當時有錢的話,也是不會過上現在這樣的生活,當時我們國6還很落后,吃穿住行都不方便,食物更是想買都沒有地方買,她們每天都為了一口飯而發愁,天都在不停的忙碌……
王奶奶告訴我這樣的一個故事:在十幾年前,沒到農忙時節都是她們一年中最最繁忙的時刻,一忙就是一兩個月,那個時候根本不會像現在一樣有收割機,去粒機,當時每快要進入農忙時節的時候,一家人家都要開一個小會,來分配工作,因為王奶奶有五個孩子,但是孩子們大大小小的,農忙時節根本顧不過來小孩子,但是事先談好,哪幾個孩子跟著去農田干活,誰需要做飯喂牲畜還有照顧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講到那個時候小孩子們的童年都不得不非常豐富。農忙的時候每次都是在天不亮的時候帶著鐮刀去田地里割麥子,當時可都是手動耕作,要從天不亮的凌晨一直在農田里待到晚上,中間甚至都不會回家,都是小孩子來地里面送飯吃,割完麥子后都是用很不便捷的小排車往“單場”里面運送,因為只有把麥子去粒后才可以打成面食用,當時還是要用牛拉著一個石磙去把麥粒壓出來,由于很厚,人們還要回翻才可以盡量都把麥粒弄出來,然后要老牛繼續工作,但是由于當時都是土地,并不像現在一樣都是水泥路,當時把麥粒壓出來后都會沾上很多的土,弄得糧食和土都混合到一起了,還要繼續下一項工程,就是揚麥子,要在一個有風的地方把麥子拋起來,然后塵土會隨著風吹走,然后麥子里面的土就會減少,就會干凈許多。由于當時的食物缺乏,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沒有好的白面,都是會去打一下雜糧,來做飯做饅頭,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聽王奶奶講述了之前生活的樣子,讓我內心深嘆中國發展之迅速。
2022現在,我們的祖國早就煥然一新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陸陸續續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王奶奶告訴我,現在我們的國家真的是了不起,奶奶說我真的沒想到,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國家盡然讓我們老百姓過上了現在的生活,吃穿住行都不用愁,真的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沒想到這輩子還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聽王奶奶說這些話真的感嘆我國之前社會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好在我們現在發展好了,讓老人們都過上不敢相信的生活,奶奶一再告誡我,一定要好好感謝國家,讓我們這些新一代青年繼續努力,好好跟著國家繼續奮斗。
通過國家和人民這么長時間的艱苦奮斗,2022年的中國早已不是之前的中國,發展變化隨可見,變化之大更是每位中國人民都可以感受到的,現在的中國早已實現全面脫貧,人們都過上了日漸幸福的生活。
2022年,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敢于擔當,勇于奮斗,努力做新時代具有責任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建設著,我們要將個人夢與中國夢連接起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