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上午,實踐隊隊員們沿著樟洋村幽深的巷陌緩步走訪,在青石板路與斑駁墻影間,親身體悟這座省級傳統村落承載的厚重歷史記憶。隊員們俯身傾聽村民心聲,細致體察他們在情緒表達、壓力疏解等精神層面的潛在需求;與孩童互動時,更用心捕捉著孩子們對自然聲響的獨特感知與童真表達。這場沉浸式調研中不僅讓隊員們真切觸摸到鄉村文化的鮮活脈搏,更精準把握了村民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多元訴求。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樟洋村周邊了解歷史沿革。鄭文昕 供圖
午后,實踐隊迎著暖融融的日光,正式開啟自然聲音素材的采集工作。穿梭于阡陌縱橫的田間、清澈見底的溪流之畔與草木蔥蘢的林間小道,凝神捕捉著清脆婉轉的鳥鳴、潺潺流淌的水聲、風吹葉動的沙沙聲 —— 這些飽含生命氣息的自然韻律,被一一收錄進設備中。實踐隊隊員們將這些原始聲響將轉化為富有節律的聲波,巧妙融入音樂療愈活動,引起村民在聆聽中重新感知與自然的深層聯結,喚醒心底沉睡的安寧與由衷的喜悅。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樟洋村周邊采集自然聲音。吳小涵 供圖
下午,實踐隊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搭建起音樂情緒樹洞“心語信箱”,用花朵、綠葉枝條進行裝飾,并配以“悄悄話”等溫馨標語,與工作站內濃厚的鄉村振興實踐氛圍相映成趣。村民們在沉浸式治愈的環境中寫下心聲投入樹洞。“心語信箱”不僅為村民開辟了一個可自由表達內心感受的獨特空間,更讓他們在藝術療愈氛圍中獲得被理解、被接納的深層情感共鳴與心靈慰藉。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搭建音樂情緒樹洞“心語信箱”。吳小涵 供圖
同日,實踐隊隊員們還利用工作站的引鳳直播間,以“心語鄉樂直播間”為陣地即興哼唱起婉轉悠揚的鄉村小調,讓質樸的旋律傳遞出治愈人心的音樂力量。并借著這份輕快氛圍熱情推廣當地特色橄欖產品,讓音樂與產業在直播間里交融共振,既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鮮活動能,更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服務鄉村的時代擔當。此次實踐隊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的實踐活動,以音樂療愈為橋梁,將專業心理關懷與鄉村實際需求相結合。通過深入鄉村文化調研、自然聲音采集與“心語信箱”搭建,既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又關注了村民心理健康,切實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在鄉村的落地生根。實踐隊隊員們表示,未來將持續探索音樂療愈服務鄉村的新路徑,為村民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圖為“臨聽心語,音繪鄉途”實踐隊與閩江學院團隊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合照。吳小涵 供圖
通訊員(吳小涵 朱雨煊 鄭文昕)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