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團隊成員合影
活動伊始,小分隊在講解員引導下系統參觀了名人館“歷史先賢”“近代英才”“實業先驅”“時代楷模”四大展區。作為文學院研究生,隊員們尤為關注泰興籍先賢的“文與史”印記:在“科學巨匠”展區,丁文江先生的事跡展板前,隊員們結合其《徐霞客游記》校注成果展開討論——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李同學提到:“丁先生以科學精神治史,這種‘跨界融合’的治學態度,對我們研究古代文學文獻很有啟發。”
在“革命先烈”板塊,楊根思烈士“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英雄宣言引發深度互動。隊員結合史料細節分享道:“楊根思烈士的家書里,‘守好陣地’的表述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家國情懷一脈相承,都是將個人責任與時代使命綁定的生動體現。”這番從文學經典與革命史料對照的解讀,讓隊員們對“精神傳承”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圖|先烈遺物及書稿


圖|團隊成員了解學習杰出人物事跡
這些扎根于泰興大地的精神根系,不僅是地方歷史的珍貴遺產,更是滋養當代青年成長的豐厚養分。它們讓隊員們深刻明白,先賢們用一生書寫的“奮斗”二字,在今天依然有著鮮活的時代注解:對于青年學子而言,就是要在學術鉆研中堅守求真之心,在社會實踐中厚植為民情懷,讓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同頻共振。
此次研學實踐,將地方名人資源轉化為生動的思政教材,讓隊員們在與先賢的“對話”中,讀懂了家國情懷從來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基因;明白了時代責任從來不是遙遠的使命,而是體現在每一次腳踏實地的努力中。這份精神的傳承,如同星火燎原,必將激勵更多青年在成長之路上,以先賢為燈,照亮前行方向,用青春力量續寫時代華章。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