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紅色基因浸潤“蟳”香沃土
紅旗漫卷百年路,賡續奮斗譜新篇。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蟳浪鄉野——青播助農實踐團”來到瑯岐金砂紅蟳公社,以“百年風華正茂,紅色基因浸潤“蟳”香沃土”為主題,在福建省內首個“3+3”模式鄉村振興講習所內,開展了一場紅色基因與青春力量交融的黨日活動,踐行紅色基因,獻禮黨的生日。
追尋紅色足跡,感悟英雄精神。實踐團成員沿著“金砂紅色記憶步道”,參觀紅色黨建展示館,重溫金砂歷史,對比今昔往昔,感受當代繁榮昌盛、現世安穩的壯闊圖景。
蟳浪鄉野助農部署形合力
活動籌備階段,馬尾區鄉村振興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紅蟳公社社長陳虹女士參加“蟳浪鄉野—青播助農實踐團”部署會議。她借助個人勵志經歷和成功案例,為團隊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經驗分享,團隊研討明確了實踐助農服務方向。
踐青春采摘助農興鄉途
蟬鳴盛夏,瓜果飄香,"蟳浪鄉野——青播助農實踐團"的青春身影穿梭在瑯岐紅蟳公社鄉野田間。草帽映著驕陽,短袖沾著泥土,實踐團成員們或蹲身輕撫藤蔓間金黃的甜瓜,或騎著滿載瓜果的小車穿行于綠蔭小徑,用雙手丈量土地的溫度。
借“網”之翼播出鄉村振興新故事
在紅蟳公社架起直播設備,將微信平臺化作“新農具”,為當地優質農產品傾情代言。


鏡頭聚焦當地明星特產——生態海鴨蛋。主播們手持海鴨蛋,詳述其人工養殖、天然放養的優勢及豐富營養,并通過實時彈幕熱情解答網友疑問。直播更巧妙融入風景展示,鏡頭掠過公社的蔥郁田野與特色建筑,讓觀眾在“云游”紅蟳美景中,感受海鴨蛋的優質生長環境,生動傳遞瑯岐特色農產魅力。

晴日探蟳織就田埂認知新場景
夏日晴光潑灑,實踐團奔赴紅蟳養殖基地。初遇張牙舞爪的紅蟳,青褐甲殼泛著水澤微光,螯足開合間,“咔嚓” 聲似細碎的潮音,瞬間叩響知識探尋的門扉 。翻轉蟹身,腹甲紋理如被浪花打磨的灘涂密碼,指尖觸碰螯足時,堅硬外殼裹著的溫熱生機,悄然沁入掌心。成員們俯身細察,耳聽養殖人講述習性,鼻嗅水草與泥土交融的腥鮮,于視聽嗅觸的交織里,攢起對生命奧秘的認知 。

青春賦能讓下鄉體驗更精彩
蟳浪鄉野——青播助農大學生實踐團直播帶動紅蟳與農產品銷售的同時,也吸引了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在紅蟳公社開展黨建活動。實踐團成員們帶領黨員們深入鄉村振興講習所,聆聽黨史故事,感受這片土地在黨的領導下從艱難探索到蓬勃發展的巨變。

青播助農實踐團成員們連日來穿梭于田間地頭、親手采摘的瓜果在紅蟳公社農特產品展示區展出,受到了公司黨員們的贊許、選購,他們在參觀中表示了對大學生實踐成效的認可,由衷發出這是一次既能滿足需求又能助力鄉村發展的雙贏之旅。實踐團負責人林星雄同學說:“助力鄉村振興,眼中有光、身上有汗的青春賦能,才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應該有的樣子!”
“把課堂搬進村子里,把知識用在田野中”,這場別樣大學生暑期“三下鄉”行知大課堂,既是青春力量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更是福外學子對 “三農” 工作重要論述的生動踐行。“鄉”約盛夏,當鏡頭對準田埂,那些草帽映驕陽的身影、直播間里的熱情推介、紅蟳池畔的實踐足跡,都在訴說著同一個信念:青春的擔當,從來都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未來,福外“蟳浪鄉野 — 青播助農實踐團” 將繼續帶著這份初心,讓知識扎根土地,讓青春賦能振興,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續寫更多知行合一的青春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