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16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厚植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河南工業大學“三下鄉”實踐團隊青禾四志隊走進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桐寨鋪村,開展了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桐寨鋪村地處南陽盆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村內的老黨員活動室里,泛黃的照片和磨損的勛章無聲訴說著過往的崢嶸歲月。實踐期間,青禾四志隊的隊員們帶著對紅色歷史的敬畏,通過多種形式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鄉村實際相結合,讓紅色精神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
分眾化宣講,讓紅色故事走進不同群體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王二小為什么要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嗎?”8月13日上午,青禾四志隊在桐寨鋪社區率先對小孩進行走訪提問。隊員杜胰婷正拿著手繪的連環畫,給孩子們講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團隊提前改編了劇本,加入互動問答和情景模擬環節。當講到王二小被敵人殺害時,臺下的孩子們紛紛攥緊了拳頭,眼中滿是悲憤。“我長大也要像王二小一樣勇敢,保護我們的國家。”一個約十歲大的小男孩大聲說道。
當天下午,村委會廣場上聚集了不少乘涼的村民。隊員們搬來小馬扎,圍坐在一起與村民們聊起家常。“大爺大媽,咱們村這幾年的變化大不大?”隊員司名軒的問題一拋出,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奶奶就打開了話匣子:“那可太大了!路修寬了,自來水通到了家門口,孫子上學還有補貼,這都是國家政策好啊!”隊員們順勢接過話頭,用“家鄉變化”這個切入點,解讀愛國與愛家、個人與國家的緊密聯系。“咱們把日子過好了,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這話讓村民們頻頻點頭,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圖為青禾四志隊隊員在桐寨鋪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 熱心群眾供圖

實踐活動暖人心,青春擔當顯真情
在傳播紅色文化的同時,團隊還積極投身志愿服務。8月14日清晨,隊員們分成兩組從不同方向出發,進行社區上門走訪,帶著有關愛國主義的資料深入講解,年近七十的老爺爺聽力不便,隊員們便輪番上陣,耐心細致地進行講解 讓爺爺能更好的了解到活動內容。
此外,團隊還利用本身的外語專業優勢結合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引入國外對中國愛國精神的正面評價、中外愛國人物的對比故事等,通過多元內容增強宣講的趣味性和說服力。
圖為青禾四志隊隊員和老爺爺交流愛國精神 熱心群眾供圖

實踐落幕收獲多,紅色精神永傳承
8月16日,隨著最后一次主題分享的結束,青禾四志隊的此次實踐活動圓滿落幕。回顧這五天的經歷,隊員們感慨萬千。“以前在課本上學習紅色歷史,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這次來到桐寨鋪村,聽著老黨員講述親身經歷,才真正理解了革命先輩的不易。”隊員郭甜樂在總結會上說道。
團隊負責人王牧青表示,將把此次活動中收集到的紅色故事、拍攝的照片視頻整理成冊,通過學校的公眾號和線下展覽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桐寨鋪村的紅色歷史。同時,團隊還與村委會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計劃在寒暑假組織更多學生前來開展實踐活動,持續為鄉村的愛國主義教育貢獻力量。
圖為青禾四志隊活動結束的人員合影 熱心群眾供圖

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讓桐寨鋪村的紅色資源得到了活化利用,更讓青年學子在與鄉村的深度互動中,增強了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真正實現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實踐目標。
(通訊員 王牧青 郭甜樂 )